《猪附红细胞体病》ppt课件

《猪附红细胞体病》ppt课件

ID:27284305

大小:13.1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01

《猪附红细胞体病》ppt课件_第1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ppt课件_第2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ppt课件_第3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ppt课件_第4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猪附红细胞体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Eperythrozoonisis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有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和红皮病。1928年从小鼠血液中首次分离到病原,并命名为球状附红细胞体,以后相继从绵羊和牛发现本病原,但病原均很弱,在临床上没有发病,因而作为病原体曾几乎被忽视。1923年印度首次报道了猪的发病。至50年代初,证明猪的贫血、黄疸的确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随后,(尤其是93年)病例逐步增多,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概述1、分类地位  既有原虫的特征,又有立克次氏体目的特点。1984年划为立克次氏体

2、目,无形体科、血虫体属,也叫附红细胞体属。现根据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已将其列入柔膜体目支原体属(Mycoplama).应将猪附红细胞体改名为猪嗜血支原体.由于附红体有宿主特异性,故各种动物感染的附红体有不同的称谓。病原2、形态: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球形、圆形、环形、少数呈杆状、半月状、逗点形。种畜间存在一定的差异,0.3-1.5微米,可单个或多个聚成小团状附在红细胞表面上。3、染色,苯胺易着色。姬姆萨呈红色,瑞氏染色为蓝紫色,油镜下可见到附红体附在红细胞表面上,使红细胞呈菠萝形、锯齿形,菜花状、星状、花

3、环状。4、培养特性,需在活细胞体内才能生长繁殖。目前主要以易感动物培养。在骨髓中浓度大,其后再释放到血液中。5、运动性,单个游离的附红体有很强的运动性,寄生于红细胞的附红体运动性较差有轻微的摆动和扭动6、抵抗力,对干燥和化学药品敏感,对低温有抵抗力。1、易感动物 兔、猪、牛、山羊、绵羊、马、骡、骆驼、鸡、犬、猫、小鼠、狐狸、人等均可感染。有宿主特异性,一般情况交叉感染不多。2、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媒介昆虫等方式感染。3、血清学调查表明,隐性感染率高,猪95%、牛80%鸡75%、羊85%,除猪外其他动物

4、的发病率低、死亡率低。条件致病易复发。4、一般各种年龄均可感染,2-8个月龄猪多发。流行病学当前,急性和慢性并存。1、部分病猪高热达42℃。2、苍白、黄疸、贫血。3、呼吸迫促。4、有时腹泻并带血。症状5、皮肤潮红,尤其是乳房周围、后肢腹内侧、会阴部至腹股沟等部。故曾称红皮病。四肢、耳廓边缘发绀,浅在暗红色更为特征,最后发展为坏死(冷凝集素)腹下、会阴部的皮肤有出血点6、慢性病例猪逐渐消瘦。7、繁殖力下降,在母猪,乳房、外阴水肿,持续1-3天后消失,产奶下降,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产弱仔等症状。8、被感染

5、的猪不产生很强的免疫力,复发可在任何时候发生。1、尸僵不全2、皮下有出血点。3、血液稀薄、淡黄色、凝固不良。4、全身淋巴肿大,呈黄染,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明显。5、脾肿大、质地柔软。6、肝肿大、质脆、土黄色,有出血点或坏死点7、心肌质软、色淡,心冠状沟脂肪消失。病变1、临诊耳廓变色,腹部皮肤出血,皮肤变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黄染,心冠状脂肪消失等有诊断价值。2、实验①发热期间采血镜检,涂片观察红细胞边缘有否附红体附着(38。C)。②检查血液:稀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球压积,血小板数及血色素减少。③间接血

6、凝测定抗体。④培养:支原体培养基。诊断目前尚无疫苗,平时或发病时可采取如下措施①注意环境卫生,特别注意消灭吸血昆虫。②药物预防:母猪、仔猪拌料喂服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类药物如泰瑞仙、附优特乐、阿散酸以及黄色素和贝尼尔。③发病猪拌料喂服泰瑞仙、附优特乐。④体温升高时:注射长效菌迪、附红灭、双黄连。防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