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教学设计

《做人与处世》教学设计

ID:27304550

大小:18.8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做人与处世》教学设计_第1页
《做人与处世》教学设计_第2页
《做人与处世》教学设计_第3页
《做人与处世》教学设计_第4页
《做人与处世》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做人与处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做人与处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把握的核心观点,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提到的三个关系。  2.借助本文学习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如何做到观点鲜明、论证有理有据。  3.了解作者,课下阅读他的其他散文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理解并深入体会核心观点。  2.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尝试创作。  教学难点  尝试创作简单的议论语段。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介绍作者导

2、入新课。  我们常在新闻或书刊中看到一个词——大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堪称“大师”?  ——在某一领域中有所建树的人。  专业才学或能力过人,具有突出成就的人。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除了学识与技能,人品也应该是一流的。  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结识这样

3、的一位人物(幻灯展示作者照片及相关简介)。  .勤奋铸就的传奇经历。  6岁前未曾识笔墨,19岁同时被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录取。直到九十多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大量散文不断问世。长期以来,他每天早晨4点天不亮就起床写作,所以能在每天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之余作品不减。  2.职务及专业成就。  从德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他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  3.平

4、凡的大师风范。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他衣着平常,永远一身洗旧了的卡几布中山装,像一个“土包子”,但却令人感到光芒四溢;他说话平常,声音低沉,话语不多,永远面带微笑,从不会夸夸其谈,装腔作势;他的质朴,像与读者谈心,平易近人,娓娓道来;他一再说自己是一个“渺小的人”,“普通的人”。

5、常常为戴在自己头上的顶顶桂冠感到局促不安,曾写《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术)泰斗”》《辞“国宝”》。作为北大副校长,东语系主任,曾像一个“老师傅”一样为新入校的学生看行李。  这样一位人品、学识兼优的老者不仅为相关专业创造了大量宝贵的财富,更为我们所有人做出了一个“人样子”,我们不禁想知道,在他心中,人活于世,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做人与处世》。  二、读课文,解读文本。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完后回答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的核心观点是:做人与处世,必须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

6、的关系和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2.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呢?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与自然交朋友,“天人合一”。  人与他人的关系:以真情实意相待,互相容忍。  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消灭私心,淡泊宁静。  3.在你的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个人思想感情这三种矛盾,哪一种更加突出?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对你有帮助吗?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

7、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最好举出实例,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交流对内容的理解。如:我们在处理自己与周围人们关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考虑自己的得失过多而觉得不平衡,这时我们就应多为对方考虑,多忍让,对家长也是如此。  学生对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可能理解得不够精准,教师可适时点拨: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作者在告诉我们:人应当更注重精神追求,做对

8、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有用的人,而不应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个人的生活享受上,这样,才能令心境开阔,不会患得患失。  4.对于我们而言,生活中体会更深的可能是文中提到的后两种关系,但作者为什么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列在第一位,且着大量笔墨进行论述呢?  因为这是人类公共面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