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ID:27307667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_第1页
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_第2页
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_第3页
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_第4页
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左心衰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赵忠亮(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瓦房店116300)【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016-021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导致急性心脏排血量显著、急骤的降低,肺循环或体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引起急性肺淤血和组织器官灌注严重不足的临床综合征。其常见病因如下:1.先前即存在的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2.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大范围缺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缺血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等;3.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发作较长时

2、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房扑、房颤或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重度的缓慢性心律失常;4.严重心瓣膜狭窄或重度反流:如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二尖瓣重度狭窄,或重度反流如腱索断裂或瓣膜穿孔等;5.其他常见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脏压塞、重症心肌炎等;6.高心排血量综合征:如败血症、甲状腺危象、贫血及动静脉分流综合征等;7.其他常见非心血管病因:如对治疗缺少依从性、容量负荷过重、中毒、感染(特别是肺炎或败血症、大手术后、肾功能减退、哮喘、药物滥用、酗酒、嗜铬细胞瘤等)。2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各种肺部发展的病变,例如呼吸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胸膜

3、病变、神经中枢及神经肌肉疾病等,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气体交换障碍,产生缺02或合并CO2潴留。因病变发展迅速,机体未能有很好的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分类:急性1型呼吸衰竭和急性II型呼吸衰竭两类化验室检查能客观反映呼衰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均有重要价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小于8kPa(60mmHg)作为I型呼衰的诊断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PaO2小于8kPa(60mmHg)合并PaCO2>6.65kPa(50mmHg)作为II型呼衰诊断指标。pH值低于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于

4、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I型呼吸衰竭晚期严重阶段可出现II型呼吸衰竭,而II型呼吸衰竭经治疗好转后,可经I型呼吸衰竭阶段后最终治愈。3急性左心衰竭的血气分析表现一般情况下左心衰发作时,由于伴冇急性肺水肿,呼吸功能受损以氧分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由于肺水肿引起呼吸膜增厚,换气功能障碍致氧分压降低致急性I型呼吸衰竭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急性左心衰吋,可否伴发二氧化碳潴留?二氧化碳分压体现患者的通气功能。在无基础肺病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中,以氧分压下降为主要表现,但伴随着心力衰竭病情加重,会并发呼吸肌疲劳、痰量增加及气道痉挛等致通气功能障碍,进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是并发II型呼吸衰竭。4临床意义

5、急性左心衰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并发II型呼吸衰竭较I型呼吸衰竭病情更重,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高,需要医生在积极规范药物治疗下,及吋有效地进行机械通气及呼吸道护理以改善通气功能,减少二氧化碳潴留,严格掌握机械通气适应症及合适通气方式,注意防治并发症,以期挽救更多患者生命。5呼吸衰竭总的治疗原则加强呼吸支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等;呼吸衰竭病因和诱发因素的治疗;加强一般支持治疗和对艽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5.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任何类型的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主要措施有:①对&迷患者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颂并将口打开;②

6、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③若以上方法不能奏效,必要吋砬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简便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后二者属气管内导管。简便人工气道主要有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和喉罩,是气管内导管的临吋替代方式,在病情危重不具备插管条件时应用,待病情允许后再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内导管是重建呼吸通道最可靠的方法。若患者有支气管痉挛,需积极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可选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或茶碱类药物等。5.2氧疗(1)高浓度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必须及吋使用高浓度或纯氧以缓解缺02。纠正缺氧是保护重要器官和抢救成功的关键。但要注意吸氧浓

7、度和持续吋间,以避免长吋期高浓度给氧引起氧中毒。通常如果能控制吸入纯氧<5小时,80%的氧≤24小时或吸入氧浓度<50%(长期使用)不会导致氧中毒。吸氧浓度: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保证Pa0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氧浓度。I型呼吸衰竭可用较高浓度(〉35%)给氧,可以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CO2潴留。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衰竭,则需要低浓度给氧。(2)吸氧装置:①鼻导管或鼻塞: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