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中学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doc

鄞州中学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doc

ID:27326004

大小:28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2

鄞州中学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doc_第1页
鄞州中学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doc_第2页
鄞州中学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doc_第3页
鄞州中学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doc_第4页
鄞州中学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鄞州中学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9学年第一学期鄞州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第Ⅰ卷用2B铅笔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卷上,第Ⅰ卷(选择题,6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铅笔在答卷I上将该选项所对应的字母涂黑,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左传》记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材料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作用B.宗法制的作用C.郡县制的作用D.君主专制的作用2.唐代

2、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皇帝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历史老师在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②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情景①、②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唐朝B.唐朝、明朝C.汉朝、宋朝D.秦朝、汉朝4.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

3、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5.物产富饶、地理位置重要的浙江在近代史上较早遭受到列强侵略。在下列那些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在浙江省开放通商口岸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④B.①③C.②③D.①②6.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4、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7.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是抗击哪一侵略国?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8.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9.歌曲《松花江上》唱道

5、“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其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1)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2)临时大总统有权单独行使行政权(3)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自由(4)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1)(2)(3)B.(1)(2)(4)C.(1)(3)(4)D.(2)(3)(4)11.辛亥革命是影响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下列关于辛亥革命

6、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2.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13.毛泽东《七律•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

7、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了国民党军事“围剿”  C.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14.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过个年。”该报道中的“礼物”是指A.苏联共产党派代表到延安B.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D.苏联支持中国抗日战争15.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A.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促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

8、复D.表明中美两国结成反苏统一战线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