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

ID:27362327

大小:53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2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9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2.周朝时期:“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3.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4.秦汉:国家实现大一统,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商业的发展。5.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西域及外国商人来华经商。6.宋朝时期:世界最早的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7.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高峰期。8.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

2、入市场;区域性商人集团——商帮出现。[巧思妙记]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二、古代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的城市(1)功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2)市场的特点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坊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2.宋朝时期的城市(1)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市场特点: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3.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尤以江南地区为盛。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产生: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2.地位: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

3、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自然经济仍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3.阻碍因素(1)自然经济的抵制。(2)官府的沉重剥削。(3)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4)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归纳总结] 资本主义萌芽四、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表现(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些松动。(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但统治者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3.评价(1)积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维护社会稳定。(2)消极:明清时期阻碍

4、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海禁政策1.含义:指明清两代规定严禁人民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的政策。2.原因(1)明初统治者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的影响。(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根本原因)。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4.评价(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2)消极影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精微点拨] “海禁”

5、≠“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2)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

6、“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考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

7、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5)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6)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7)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2.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到了破坏作用,

8、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