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概述国际经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概述国际经

ID:27397376

大小:251.51 KB

页数:123页

时间:2018-12-01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概述国际经_第1页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概述国际经_第2页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概述国际经_第3页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概述国际经_第4页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概述国际经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概述国际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章国际经济协调3.1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概述3.1.1国际经济协调的概念及分类国际经济协调(InternationalEconomicCoordination)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国际会议以及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等方式进行对话协商,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联合调节。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协调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解决彼此间在经济利益中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并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正常发展是国际经济协调的目标;各国政府是国际经济协调行为主体;通过一定方式,联合对国际经济运行进程进行干预或调节是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手段。国际经济协调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是经济全球

2、化的突出表现。随着各国间相互依赖关系的不断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已成为国际经济合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协调的地理范围大小区分,国际经济协调可以是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协调。区域性的经济协调主要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的各成员国,按照相互间达成的协议,从协议调彼此间的关税、投资、劳动力移动等方面的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市场逐步协调各国国内的经济政策,是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全球性的经济协调一般是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具体来说是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经济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和召开首脑会议等形式开展的广泛协调活动。不同时期所要协调的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包括贸易、投资

3、、金融以及环境问题,消除贫困、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根据协调的方式是否具有规律性,国际经济协调可以是临时的或制度化的协调。所谓临时的或者制度化的协调主要是看协调的形式是否已经形成一种制度,是不是定期举行,是否已经具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等。例如,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组织等形式的协调均属于制度化的协调;而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解决不同国家相互间出现的问题临时进行的对话协商则属于临时性的协调。根据参加国际经济协调主体的多少,国际经济协调可以是双边的或多边的协调。双边协调是指两个国家之间就一些问题而展开的谈判、磋商等协调活动。而多边协调则是在两个以上国家间

4、开展的这种活动。根据协调内容区分,国际经济协调还可以是微观方面的或者宏观方面的协调。微观方面的协调是指具体的合作项目中,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后所进行的旨在自行解决争议所进行的协商、调节、促裁和诉讼。宏观方面的协调是指国家政府之间举行首脑会议、签订国际公约或协定、成立国家间经济组织等经济外交活动,当其内容涉及到对国家间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解时,它便成为一种宏观方面的经济协调。宏观方面的协调结果往往会对微观方面的协调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起规范和指导作用。宏观经济协调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可以是制度化的,也可以是临时的。目前,国际经济协调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多边

5、的,制度化的协调,而且参加协调的主体层次很高,经常是首脑级别的,协调的内容也很广泛。此外,区域内和地区间的协调也是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趋势。3.1.2当代国际经济协调产生和发展概述国际经济协调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严格来讲,在经济国际化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与形成时,它就存在了。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才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加快发展,形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协调体制。战后,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调整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调整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建立了布雷屯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和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如: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和发展组织。美国凭借其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操纵了国际经济协调。当时的协调主要是国际收支方面,没有涉及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状况的协调,作用也比较有限,对国际经济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矛盾,特别是涉及一些国内经济政策问题时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伴随着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国际经济协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是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召开,特别是1977年的“伦敦会议”和1978年的“波恩会议”,西方国家开始在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上进行

7、协调,突破了以往仅在汇率方面进行协调的局限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协调继续向纵深发展,其范围也在扩大。如1985年“广场会议”,美、日、英、法、德五国就联合干预汇率问题达成一致协议,认为美元价值过分高估,承诺要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有秩序的贬值,实行“软着陆”。它标志着发达国家间的协调已开始落到实处。1986年“东京会议”进一步将其政策协调具体化,对10项经济指标进行监督。这一指标体系即包括汇率、国际收支,也包括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利率、货币发行量、失业率等指标。这是西方国际经济协调向前迈进的又一标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

8、经济协调的形式日益多样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