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

ID:27408137

大小:1.19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8-12-0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1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2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3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4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5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6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7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8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9页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_第10页
资源描述: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水体分类•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粗略地将其分为地面水体,地下水体和海洋等三类•地面水水体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地面水可按不同用途对其进行分类,如农田灌溉水,渔业用水,饮用水等。并对水质有不同要求,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水质标准,作为控制水质的依据。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影响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按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度(pH值)和热污染四大类,如表4-1表示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水体自净)•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输送过程(物理自净)、化学转化过程(化学自净)和生物

2、降解过程(生物自净)。•物理过程作用主要指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化学转化:氧化还原反应是水体化学净化的重要作用。不同的pH值下,对污染物有一定净化作用。天然水体本身具有的混凝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等•生物自净的基本过程是水中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作食铒消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混合过程•(1)在水深方向充分混合,称为掺混段或近区•(2)从竖向充分混合算起到横向上开始充分混合的阶段,称之为混合过程过程段或远区。•(3)横断面上开始充分混合以后的区域流为

3、完全混合段。完全混合是指河断面任一测点污染物浓度不低于(或高于)断面平均浓度的5%在某些较大的河流中,横向混合可能达不到对岸,横向混合区不断向下游远处扩展,形成所谓“污染带”。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过程•排放海洋中的污水,一般是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淡水,它的浓度比海水小,入海后一面与海水混合稀释,一面在海面上扩展,排放到海中的污水浮在海洋表层向外扩展,海水从底面逐渐混入,离排污口距离越远,稀释程度越大。污水层厚度在排放口附近较深,然后向外逐渐减小。向外扩展到一定程度,即污水的密度达到一定界限值即形成扩展前沿一锋面,这时污水的稀释倍数达60-100倍。常用的水质预

4、测模型•在环境介质处于稳定流动状态和污染源连续排放的条件下,环境中的污染物分布状况也是稳定的。这时,污染物在某一空间位置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这种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稳态。这时әc/әt=0.•把动态问题按稳态处理:水质管理中,人们的兴趣常常不在于了解水质的逐时变化,而是在于一个潮周内的平均水质状态。研究这样一种平均的水质既可以大大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也可以仍然满足管理要求。这种平均的水质状态也可以用稳态模型来描述。完全混合模型•废水排入一条河流时,如符合下述条件:•(1)河流是稳态的,定常排污。指河床截面积、流速、流量及污染物的输入量和弥散系数都不随时

5、间变化。•(2)污染物在整个河段内均匀混合,即河段内各点污染物浓度相等。•(3)废水的污染物为持久性物质,不分解也不沉淀。•(4)河流无支流和其他排污口废水进入。•此时在排放口下游某断面的浓度可按完全混合模型计算。cpQpchQhc(4—1)QpQh•式中C——废水与河水混合后的浓度,mg/L•Cp——河流上游某污染物的浓度,mg/L•QP——河流上游的流量,m3/s•Ch——排放口处污染物的浓度,mg/L•Qh——排放口处的污水量,m3/s一维模型•废水排入一条河流后,如符合下述条件•(1)河流是稳态的,定常排污。•(2)污染物浓度在水深方向和横

6、向已定全混匀,即河流中任一断面各点污染物浓度相等。•(3)污染物浓度按一级化学反应衰减,•(4)没有其他的源和汇。预测常采用一维模型。此模型适用于较浅、较窄的河流。一维模型解析表达式如下:xcxc0exp(K1)(4—2)86400uxt86400uccexp(Kt)x01•式中Cx——下游距离处x污染物的浓度,mg/LC0——河流初始断面x=0处污染物的浓度,mg/L•K1——污染物的衰减速度常数,1/du——河水流动速度,m/s•t——河水从x=0流x处所用时间,d•[例4-1]一个改扩工程拟向河流排放水,废水量Q=0.15m3/s.,苯酚

7、浓度为Ch=30mg/L,河流流量Qp=5.5m3,流速V=0.3m/s,苯酚背景浓度为Ch=0.5mg/L,苯酚的降解系数K1=0.2d,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的初始浓度,由式(4-1)得:0.15305.50.5c1.28mg/L05.50.15•下游10km处的浓度由式(4-2)得x0.210000ccexp(K)1.28exp()1.19mg/Lx0186400v0.386400BOD-DO耦合模型•描述一维河流中BOD和DO消长变化规律的模型(S-P模型),有以下基本假定:1、河流

8、的BOD的衰减和溶解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2、反应速度是定常的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