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ID:27430449

大小:528.01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8-12-01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_第1页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_第2页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_第3页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_第4页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宋朝分为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共320年。差不多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和女真族,先后建立起了辽(916—1125年)、金(1115—1234年)政权。1279年,我国北方的又一少数民族蒙古族灭南宋,建立全国统一的元朝(1271—1368年),共98年。宋辽金元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学术思想方面,理学的产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理学产生于北宋,完成于南宋。北宋初胡瑗、孙复、石介三人,被称为“理学三先生”。但是

2、,理学的实际创始人为“北宋五子”,即周敦颐(1017—1073年)、邵雍(1011—1077年)、张载(1020—1077年)、程颢(1032-1085年)、程颐(1033—1107年),至南宋朱熹(1130-1200年)始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按理学家们讲学的地域划分,宋代理学又分为濂、洛、关、闽四个主要学派。濂学以周敦颐为代表,洛学以程颢、程颐两兄弟为代表,关学以张载为代表,闽学以朱熹为代表。在南宋,与朱熹同时的还有陆九渊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学派,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至明朝,王守仁发展了陆九

3、渊的学说,形成了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除理学之外,以王安石(1021-1086年)为代表的“新学”,以陈亮(1143-1197年)、叶适(1150-1223年)为代表的事功学派,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学术派别。第一节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一、文教政策(一)重视科举,重用士人历史的教训和个人的经验,让赵匡胤明白了:我今日选用儒臣百余人,分治各大州,纵然他们都是贪婪昏庸之徒,其危害“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二)“三次兴学”,广设学校第一次兴学运动是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1044年)。庆历兴学的主要内容有三项:

4、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改革科举考试。第三,创建太学。一、文教政策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1069年)。“熙宁兴学”是熙宁新法的重要内容,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二是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三是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四是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一、文教政策第三次兴学运动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崇宁兴学”,恢复和发展了“熙宁兴学”的某些措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

5、制系统。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三)尊孔崇儒,提倡佛道二、教育制度二、教育制度(一)中央官学1.国子学、太学、辟雍国子学亦称国子监。它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国子学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学生,称国子生。太学的地位比国子学低,招收八品以下子弟或庶人之俊异者为学生,设立的时间也较迟,但办理得比国子学有成效。辟雍是太学的分校,始建于崇宁元年。2.四门学、广文馆3.专科学校宋朝的专科学校有六所: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4.贵胄学校二、教育制度

6、(二)地方官学宋朝的地方行政分为三级:第一级为路;第二级为州、府、军、监(一般设州或府,特殊情形才设军、监);第三级为县。路不直接设学,仅置学官管辖所属各学校。因此,宋朝地方学校仅有两级,即由州或府、军、监设立的,称州学或府学、军学、监学,由县设立的称县学。由于州、县设置最普遍,故宋朝大量的地方学校是州学和县学。二、教育制度“苏湖教法”“苏湖教法”是北宋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总称。“苏湖教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化之本在学校”胡瑗认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7、松滋县学记》)胡瑗的这种学校作用观是北宋兴学的理论基础。二、教育制度2.“明体达用”胡瑗批评了汉唐以降“无外于世用”的空疏学风,首倡合“圣贤之遗意”“一道德而同风俗的求实学风,首开“经世致用”思想之先。所谓“明体”指深入理解《六经》等儒家经典的精蕴;“达用”是将这些精神付诸实践,躬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应世思想。这种学以致用的精神,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意义。二、教育制度3.分斋教学(1)内容分斋教学是“苏湖教法”的核心内容,是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学习儒家经义。治事斋又称

8、治道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科,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另选一科为副修。两斋的培养目标不同,经义斋以培养比较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