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

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

ID:27431590

大小:226.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2-02

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_第1页
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_第2页
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_第3页
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_第4页
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培养基及制备第一节工业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产物的形成一、工业上常用的碳源(carbonsource)1.谷物淀粉(玉米、马铃薯、木薯淀粉)—应用最广。使用条件:微生物必须能分泌水解淀粉、糊精的酶类。缺点:a.难利用、发酵液比较稠、一般>2.0%时加入一定的α-淀粉酶。b.成分较复杂,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优点:来源广泛、价格低,可解除葡萄糖效应。2.葡萄糖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会引起葡萄糖效应。工业上常用淀粉水解糖,但是糖液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3.糖蜜(制糖工业上的废糖蜜或结晶母液)甘蔗糖蜜(canemolasses)包括甜菜糖蜜(beet

2、molasses)糖蜜使用的注意点:除糖份外,含有较多的杂质,对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进行预处理。二、工业上常用的氮源(nitrogensource)1.无机氮(迅速利用的氮源)种类:氨水、铵盐或硝酸盐、尿素选择合适的无机氮源有两层意义:满足菌体生长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中的pH无机氮源的影响: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钠>尿素毛霉产蛋白酶的研究2.有机氮:来源:一些廉价的原料,如玉米浆、豆饼粉、花生饼粉、鱼粉、酵母浸出膏等。成分复杂:除提供氮源外,还提供大量的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三、无机盐(inorganicmineral)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及一些微量元素。四、生长因子(growthfac

3、tor)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生物素作用:(1)主要影响细胞膜通透性。(2)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谷氨酸产生菌为生物素缺陷型。要达到菌体生长需要的“亚适量”。2.提供生长因子的农副产品原料(1)玉米浆:(cornsteepliquor,CSL)最具代表性。(2)麸皮水解液(3)糖蜜(4)酵母第二节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在工业生产中,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glucose)的过程称淀粉的糖化,制得的溶液叫淀粉水解糖。一、淀粉水解制糖的意义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所有的氨基酸生产菌不能直接利用)2.有些微生物能够直接利用淀粉作原料,但必须在微生物产生淀粉

4、酶后才能进行,过程缓慢,发酵周期延长。3.若直接利用淀粉作原料,灭菌过程的高温会导致淀粉结块,发酵液粘度剧增。二、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及原理(一)酸解法(acidhydrolysismethod)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使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方法。1.水解过程:总反应式:(C6H10O5)n+nH2OnC6H12O6过程:(C6H10O5)n(C6H10O5)xC12H22O11C6H12O6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H+对作用点无选择性,-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均被切断。2.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在水解过程中,由于受到酸和热的作用,一部分葡萄糖会发生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5、淀粉葡萄糖复合二糖5‘-羟甲基糠醛复合低聚糖有机酸、有色物质损失葡萄糖量7%<1%复合反应分解反应盐酸不利影响:(1)降低了葡萄糖的收率。(2)给产物的提取和糖化液的精制带来困难。复合反应:生成的多数复合糖不能被微生物利用,使发酵结束时残糖高。分解反应:生成的5‘-羟甲基糠醛是产生色素的根源,增加了糖化液精制脱色的困难。如何控制分解反应和复合反应的发生?(1)淀粉乳浓度(2)酸浓度不能过高(3)温度3.评价优点: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缺点:(1)副产物多,影响糖液纯度,一般DE值只有90%左右。(2)对淀粉原料要求严格,不能用粗淀粉,只能用纯度较高的精制淀粉。D

6、E值:dextroseequivalentvalue(葡萄糖当量值)表示淀粉糖的含糖量。还原糖含量(%)DE值=100%干物质含量(%)(二)酶解法(enzymehydrolysismethod)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分两步:(1)液化:用-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2)糖化:用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将糊精和低聚糖转化为葡萄糖。所以,淀粉的液化和糖化均在酶作用下进行,又称双酶法(doubleenzymehydrolysismethod)。液化(liquification)-淀粉酶水解底物内部的-1,4糖苷键,不能水解-1,6糖苷键,一

7、般采用耐高温淀粉酶,使液化速度加快。85-90。液化程度的控制(液化后需糖化的原因)糖液的DE值低(α-淀粉酶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液化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液化时间加长,淀粉老化,使糖化酶难以利用。糖化酶水解的底物分子要求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根据生产经验,DE值在2030之间为好,液化终点可通过碘液判断,此时呈棕色。2.糖化(saccharification)糖化酶从非还原性末端水解-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终点确定:DE值达最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