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

ID:27473415

大小:82.2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一、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1)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1)丞相的职责:  (2)根源:制度本身。  (3)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汉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2、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5)唐代:三省六部制  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6)宋代:  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  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1)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2)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3)唐朝:御史台;(4)宋朝

3、: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  2、评价:  (1)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1)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2)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  (3)世袭。  2、察举制:  (1)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  (2)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方式:

4、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  (4)途径:征召、举荐等。  (5)特点: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  (1)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  (2)选官依据:血缘和门第。  (3)特点:世袭,等级森严。  4、科举制:  (1)开始于隋,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2)依据:文学才能。  (3)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出儒学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历代王朝的地方行

5、政制度:  (1)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2)唐代:道、州、县。  (3)宋代:路、州、县。  (5)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6)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7)清代:省、道、府、县。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趋势:  五、拓展与补充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各自职责: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上书省(执行)。  2、宋代“二府”:即掌管军事

6、的枢密院(西府);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