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

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

ID:27530423

大小:60.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_第1页
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_第2页
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_第3页
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温丽英(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中医院156200)【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392-02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经间期出血,历代医籍未见有此病名载录,可能视为“只经先期”、“一月再行”、“经漏”、“赤带”等,木病之内容亦混其中。1病因病机经行之后,血海空虚,阴精不足,随着月经周期的演变,阴血渐增,至经间期精血充盛,阴长至重,此时精化为气,阳气渐动,即所谓“氤氳”之时,若机体阴阳调节平衡,则无特殊反应。若素体阴虚阳盛,或湿热内蕴,或瘀血阻滞,当经间期阳

2、动之时,扰动血海,损伤阴络,则引起经间期出血。1.1阴虚阳盛先天不足,一或房劳多产、耗损精血,以致阴精亏虚,虚热内生,于氤氳之时,阳气内动,虚火与阳气相搏并扰血海,损伤阴络,因而阴道出血。若阴虚日久损及阳气,阳气不足,血失统摄,则出血反复发作。1.2湿热内蕴经期产后,胞脉空虚,若摄生不慎,湿热之邪乘虚内侵;或肝郁不疏,克及脾土,脾运化失职,酿湿生热,留滞冲任胞脉,值氤氳之时,阳气内动,引动内蕴之湿热,热扰血海,以致阴道出血。1.3瘀血阻滞经期产后,余血内留,蓄而成瘀,瘀阻胞络;或因七情内伤,气血郁滞,久而成瘀,当氤氲之时,阳气内动,瘀血与之相搏,瘀伤血络,血不循经,引起经间

3、期出血。由上可知,阴虚阳盛,或湿热内蕴,或瘀血阻滞,当氤氳之时,阳气内动,与之相搏,损伤脉络,血溢于阴道,则见经间期出血。病变过程中,阳热、湿热或瘀血并可相互转化,相兼发生。2辨证经间期出血主要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及全身情况进行辨证。一般而言,出血量少,若血色鲜红,质地黏稠,颧红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阴虚阳盛;若出血量较多,色深红,质黏腻或夹有较多黏液,胸闷烦躁,口苦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属湿热内蕴;若出血量少,血色暗红或夹小血块,小腹刺痛,舌紫暗,脉弦涩者属瘀血阻滞。2.1阴虚阳盛证候: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黏稠,颧红潮热,咽干U燥,大便干结,尿

4、黄,舌红少津,脉细数。分析:阴液亏虚,虚火内生,经间期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虚火与阳气相搏,损伤阴络,故见阴道出血;阴虚内热,故出血量少、色红、质稠;虚热上浮,故见潮热颧红;热灼津亏,故咽干U燥,大便干结,尿黄。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阳盛之征。2.2湿热内蕴证候: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出血量稍多,色深红,质黏腻夹有黏液,无血块,平吋黄带量多,胸闷烦躁,口苦纳呆,骨节酸楚,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分析:湿热内蕴,经间期阳气内动,引动内蕴湿热,内扰冲任血海,故见阴道出血量较多;湿热与血搏结,故经色深红,质黏腻夹冇黏液;湿热流注下焦,带脉失约,故黄带量多;湿热内蕴,气

5、机不畅,故胸闷烦躁,U苦纳呆,骨节酸楚;湿热熏蒸,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均为湿热之象。3中药治疗3.1阴虚阳盛治法:滋阴清热,宁血止血。处方: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方集解》)◊方中地骨皮、玄参、麦冬、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滋阴清热;白芍和血敛阴;阿胶滋阴养血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调经止血之功。若出血多,酌加炒地榆、三七以凉血止血;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眷,加菟丝子、续断、珍珠母以滋肾益阴。若阴虚及阳或阴阳两虚,症见经间期出血量增多,色淡红,伴头&腰酸,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等,宜用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以

6、补肾益气,育阴止血。另外,可选服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每次6g,每日2次。3.2湿热内蕴治法:清热利湿,固冲止血。处方: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去阿胶、红枣,加炒地榆、茯苓。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香附疏肝解郁,生地、丹皮清肝凉血,五药共奏养血疏肝清热之效,肝气得疏,则脾气健运;黄柏、茯苓、黑豆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炒地榆凉血止血;牛膝引药下行。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效。若出血多,去当归、牛膝,加大小蓟、茜草根以凉血止血;带下量多者,加马齿苋、椿根皮、土茯苓以清热燥湿止带。4结语经间期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证,经间期是冲任阴精充实,阳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

7、理阶段,若阴虚阳盛,或湿热内蕴,或瘀血阻滞,使阴阳转化不协调,则发生经间期出血。治法上,经间期出血宜标本同治,在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的基础上,酌加固冲止血之品。经后期,应以滋肾养血为主,兼热者清之,兼湿者除之,但必须认识到本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阴阳互根的关系,补阴不忘阳,选择适当的补阳药物。出血期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适当加一些固冲止血药,使阴阳平和,气血和调。参考文献[1】刘云鹏.特技绝招、调经种子(三)养血补肾法.王凤岐主编.中华名医特技集成.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8.[2】张芸,巫可珍,韩玉清,符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