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

全[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

ID:27573312

大小:5.6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01

全[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_第1页
全[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_第2页
全[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_第3页
全[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_第4页
全[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图土木建筑专业图之四4.4.2道路路线工程图4.4.3桥梁工程图4.4.4涵洞工程图4.4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图4.4.5隧道工程图4.4.1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图概述4.4.1路线、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图概述道路是一种主要承受移动荷载(车辆、行人)反复作用的带状工程结构物,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路基、路面,以及桥梁、涵洞、隧道、防护工程、排水设施等构造物。处于城市内的道路称为城市道路,处于城市以外的道路称为公路,穿入山岭或地下的道路称为隧道,跨越江河、峡谷等障碍的道路称为桥梁,而埋在路基内横穿

2、路基用以宣泄小量水流的构筑称为涵洞。道路的路线工程图主要由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和路基横断面图所组成,用来表达道路路线的平面位置,线型状况,沿线的地形、地物,纵断面标高与坡度,土壤地质情况,路基宽度和边坡,路面结构,以及路线上的附属建筑物(如桥梁、隧道等)的位置及基与路线的相互关系。4.4.2道路路线工程图4.4.2.1路线平面图4.4.2道路路线工程图4.4.2.2路线纵断面图4.4.2.3路基横断面图桥梁的组成:4.4.3桥梁工程图桥跨结构(上部结构)——它是线路跨越障碍时的主要承载结构桥墩和桥台(下部结构)——它们支承桥

3、跨结构,并将荷载传至地基,位于桥中间的叫桥墩,位于桥两端的叫桥台附属结构——包括栏杆、灯柱、支座等按受力方式分——有梁式、拱式、悬吊式三种基本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组合形式。按用途分——有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及专用桥等。按桥长和跨度分——有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等。按建桥的材料分——有石桥、钢筋混凝土桥、木桥、钢桥等。桥梁的分类:4.4.3桥梁工程图4.4.3.1桥梁工程图概述4.4.3.4斜拉桥4.4.3桥梁工程图4.4.3.2桥梁总体布置图4.4.3.3构件结构图4.4.4涵洞工程图涵洞是埋设在路基内用来宣泄小量

4、流水的长条形工程构筑物。涵洞的分类按孔数可分为:单孔、双孔和多孔涵洞。按洞顶有无填土可分为:暗涵和明涵。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涵、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等。按构造型式可分为:圆管涵、盖板涵、拱涵、箱涵等。组成:基础、洞身和洞口三部分。洞口由端墙、翼墙或护坡、截水墙、洞口铺砌和缘石等构成。涵洞的关键部位是洞口,洞口的构造必须保证涵洞基础和端墙两侧路基免受冲刷。洞口形式有端墙式和翼墙式两种。进水口和出水口通常采用一种形式。涵洞的构成4.4.4涵洞工程图4.4.4涵洞工程图4.4.4.1涵洞工程图的图示特点4.4.4.2涵洞工程图

5、示例4.4.5隧道工程图4.4.5.1隧道工程图的图示特点4.4.5.2隧道进口洞门设计图示例4.4.5.3建筑限界及净空设计图示例地物用统一的图例来表示。地形部分:地形、地物:地形的起伏变化及其变化程度用等高线来表示。路线平面图的基本内容:1、地形部分2、路线部分路线平面图主要用于表示路线走向和平面线型(直线和左右弯道曲线)状况,沿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将路线画在地形图上,地形用等高线来表示,地物用图例来表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2m,每隔四条较细的等高线就应有一条较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标高数值应标注在计曲

6、线上,其字头朝向上坡。由于路线平面图通常采用的比例较小,所以当所设计的路线宽度按实际尺寸无法画出时,可以在地形图上沿设计路线中心线画一条加粗粗实线(1.4~2.0b)来表示设计路线的水平状况。此线只表示路线和水平状况及长度里程,不表示路线的宽度。路线部分:曲线表:当路线转弯时,要标注路线转折的顺序编号,即交角点编号,并列出曲线表。路线部分:水准点:沿路线每隔一定距离设有水准点。表示第13号水准点。BM13131.0614.4.2.1路线平面图路线部分:路线的走向:按规定路线在图中的表示由左向右公里数递增。路线部分:里程桩号:为表

7、示路线总长度及各路段的长度,在路线上从路线起点到终点沿前进方向的左侧每隔1km以“”符号垂直路线设一公里桩,在符号的上边注写公里数值。地形部分:指北标志或坐标网:以此来指出公路所在地区的方位和走向,也为拼接图纸时提供核对依据。地形部分:比例:为使路线平面图较清晰地表达路线及地形、地物状况,通常根据地形起伏变化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比例。在山岭地区采用1:2000;在丘陵和平原地区采用1:5000。沿前进方向的右侧在公里桩中间,每隔100m以垂直路线的细实线设百米桩。百米数值注写在细短线的端部且字头朝向上方。导线测量的导线点。(表

8、示第153号导线点,标高为159.600米)。D153159.600资料表部分:地面高程:在该栏中对正各地面中心桩号将其高程标出,单位是m。资料表部分:资料表应和图样按上下方向一一对正,不能错位。资料表部分:地质概况:在该栏中标出沿线的地质情况,为设计施工提供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