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

ID:27590949

大小:6.37 MB

页数:144页

时间:2018-12-0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_第1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_第2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_第3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_第4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编:曹海成李娟单元6桩基础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DiJiYuJiChuGongChengShiGong16.1桩基础概述16.2混凝土预制桩施工26.3混凝土灌注桩施工36.4承台施工46.5地下连续墙施工实例5单元6桩基础工程施工目录2单元6桩基础工程施工教学目标1.了解桩基础组成、分类及特点;2.掌握预制桩的施工过程及方法;了解静力压桩特点和施工方法;3.掌握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方法及质量检验标准。了解泥浆护壁成孔施工过程及工艺原理;4.掌握沉管灌注桩、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常见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安全施工措施;5.掌握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36.1桩基础概述6.1桩基础

2、概述41.按受力情况分类桩按受力情况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种,如图6.1所示。6.1.1桩基础的分类图6.1桩基础(a)端承桩;(b)摩擦桩6.1桩基础概述5(1)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坚硬土层或岩层上的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岩层阻力承受;施工时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2)摩擦桩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中,将软弱土层挤密实,以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上部结构的荷载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阻力共同承受,施工时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6.1桩基础概述62.按施工方法分类桩按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根据沉入土中的方法,可分打入桩

3、、水冲沉桩、振动沉桩和静力压桩等;灌注桩又叫现浇桩,直接在设计桩位的地基上成孔,在孔内放置钢筋笼或不放钢筋,后在孔内灌筑混凝土而成桩。与预制桩相比,可节省钢材,在持力层起伏不平时,桩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6.1桩基础概述73.按桩身材料分类(1)木桩适用于小型建筑,采用坚硬耐久的木材,如杉木、橡木等。木桩工程宜打入地下水位以下,在干湿交替的环境或在地下水位以上木桩容易腐烂。(2)钢筋混凝土桩多制成预制桩,是目前各地采用最多的桩,截面形式多为正方形,其边长为200mm~600mm,单根桩的长度为10m~20m长,根据工程的需要可以多节连接。6.1桩基础概述8(3)钢桩钢桩主要是由型钢和钢管制作,

4、它的截面形式有圆管形桩、工字形桩,钢桩多用于临时支护或永久性支护工程。常用的有直径250~1200mm的钢管桩和宽翼工字形钢桩。钢桩的承载力较大,起吊、运输、沉桩、接桩都较方便,但消耗钢材多,造价高。(4)混合桩由两种以上材料混合形成的桩体,如钢管混凝土桩、上部钢管下部混凝土桩等。6.1桩基础概述94.按施工方法分类(1)打入桩(2)静力压桩(3)灌注桩(4)搅拌桩(5)爆扩桩(6)振冲桩6.1桩基础概述105.按成桩方法分类(1)挤土桩成桩过程中,桩周围的土体被桩体挤密,土体受到严重扰动,土体的结构被破坏,使土的工程性质改变。挤密桩和预制桩等属于此类。(2)非挤土桩这类桩主要是挖孔和钻孔埋桩

5、,桩周围的土体结构很少受到扰动,土体结构基本不被破坏。(3)部分挤土桩这类桩主要有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打入式敞口桩、部分挤土灌注桩等,成桩时土体受到轻微扰动,土体结构和工程性质没有太大的变化。6.1桩基础概述111.预制桩的特点(1)预制桩为打入式桩,桩体制作可在工厂或工地预制,制作方便。桩身的质量和截面尺寸能够得到保证。材料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单位面积承载力高。(2)施工过程中打桩噪声大、振动大;有明显的挤土现象,当遇有坚硬土层时不易穿透;打桩有时出现断桩现象;承台施工时截桩困难;桩的截面尺寸不能太大;预制桩工程造价较高。(3)预制桩适用于水下工程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工程;土层中没有坚硬夹层及持

6、力层埋置深度变化不大的地区;对噪声、挤土、振动没有严格限制的地区。6.1.2桩基础的特点6.1桩基础概述122.灌注桩的特点(1)灌注桩施工时振动小没有噪声;工序简单;成桩没有接头;桩体用钢量小,可做成大直径、大深度的桩身;单桩承载力较高。(2)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不好控制,桩质量检测比较麻烦;桩身的强度比预制桩小;当采用泥浆护壁制桩时,废泥浆的处理较麻烦。(3)灌注桩施工不受地基土质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各种土质;一般情况下不宜用于水下工程。6.1桩基础概述13(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

7、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6.1.3桩基础的构造要求6.1桩基础概述1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