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美术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的实践和体会

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美术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的实践和体会

ID:27609867

大小:5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美术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的实践和体会_第1页
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美术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的实践和体会_第2页
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美术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的实践和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美术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的实践和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__美术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的实践和体会苏州市相城区渭塘实验小学洪善玉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为创造活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在课堂教学屮教与学如果运用得当,就能有效发挥其学科特点,在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依照以上的教学理念,我结合课堂实践做丫一些尝试和探索。一、因势利导,激发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好奇,特别善于模仿老师和同学。这个时期应侧重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感知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美,引发共鸣,升华思想,从而创造性的去表现事物

2、,即“形成认识美一感知美一创造美”的过程。1.趣味性的课堂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好的开头等于成功Y—半。课堂屮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设问、猜谜、观察、肢体动作表演屮自然而然的进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屮,为学习新知做好丫铺垫。2.引导学生课前搜集学科同类资料,丰富学习内容。各学科有不同特性,也有相通的东西。如果教师能够预先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学科同类内容,就能从源头和外围为学习新知、掌握技能奠定一定基础,降低学习难度,为学习过程屮的创新铺设阶梯。3.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必备的要素之一就是问题生成和问题解

3、决。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屮发现问题,然后在问题的引领K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屮自主探究,与同学合作交流,和老师讨论,学生不时迸发出独特的火花,产生创造美的情感。4.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表现事物形象。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个描绘对象,由于认知角度和先前经验不一,学生在表现上也必然会不尽相同。二、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在情趣性活动中拓宽学习的思路,产生创造热情。美术教学有着优于其他学科的特性,那就是教学的灵活性。无论是教学的形式还是方法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随着教学需求的改变而灵活选择,。1.针对教

4、学内容,采用小组式讨论,圆圈游戏式等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交流。带学生去到大自然,或亲手摸一摸树的纹理,或仔细观察流水中的小鱼,或闻一闻青草的香味……这一切都会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吋打开思路。2.不拘泥于作品的形象与色彩,鼓励与众不同。艺术家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揭示了绘画注重的是内在精神的表现。一幅画好不好不能从表面的像与不像去评判,而是侧重画面中的联想成份,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哪怕是稚拙的线条,粗糙的涂色,似是而非的形象,只要充满了想象力,就是学生心灵最真实的反映。3.结合校本课程,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我校

5、地处淡水珍珠产地,老师们在教学中结合学校的珍珠文化特色开展令人耳0—新的美术教学活动:把柔软的陶土和晶莹的珍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近自然,在学中玩,玩中创,拓宽了创作思路。4.作业要求适当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掌握事物的能力也不相同。笔者在教学中通常使用三类作业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1)按照要求画出形象,添加背景,有一定的美感;(2)画面形象与众不同,充满想象力,构思独特;(3)基本完成画面中的主要形象,视情况加上很简单的背景,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学:>J中提高表现力。三、因人施教,学生在多角度的

6、作业评价中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美术作业是学生观察生活和认识事物的产物,它既是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一种验证。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能够及吋、客观的让学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不断提高。1.采取给作业打等第;作业课堂展示;一句鼓励性的评语;校内橱窗里、网站上展示;建立学生档案评价袋等多样的评价方式。2.从造型、色彩、画面构图、想象力等方面组织多角度的评价方法去挖掘学生作业中与众不同的、出彩的地方,大力宣扬有表现力和想象力的作品。3.学生在不同吋期发展情况会不一致,手工制作水平和绘画能力

7、也不尽相同,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为基层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勤于探索,摸索、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凸显美术课堂发展学生创新的特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