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

浅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

ID:27614502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浅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_第1页
浅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_第2页
浅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_第3页
浅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_第4页
浅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2009C168)。[收稿日期]2011-5-19宋志生(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广西南宁  530022)[摘 要] 以学习型社区建设为线索,阐述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和宏观政策,探讨试行项目的有效性。[关键词] 数字化;社区教育;环境;政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1)03-0011-04VOL.22-No.3Sep. 2011第22卷第3期2011年9月广西广

2、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OFGUANGXIRADIOANDTVUNIVERSITY自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逐步推进,依托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学习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重视对社会和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引领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社会各界的信息化需求推动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建设。1 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历史沿革和社会环境1.1 基本概念。学习型社区是指在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以社区学习者为中心,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全体社区居民的主动学习和互动学习为基础和动力,有效

3、地促进个体和社区提高学习力,产生凝聚力,激发创新力,形成竞争力,逐步成为有助于社区全体成员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数字化学习型社区是信息化社区和社区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体现,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学习型社区和全面丰富的教育资源建立的、遍布城乡的、面向社会大众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是能为社区各类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可获得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的信息化学习型社区。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包括了实物环境的实景学习型社区和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虚拟学习型社区。1.2 历史沿革。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国际性思潮,并已发展成

4、为国际教育运动,是许多国家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学习型社会是根据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观念以及有关的原理、原则、价值体系及行动规范而构建的。二十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全球性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施活动。美国提出了要成为“人人学习之园”的学习型社会。日本提出先把大板建成“学习型城市”,新加坡和荷兰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府”。2001年3月在英国伯明翰召开了欧洲学习型城市大会。在我国,1993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95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法》对“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作出规定。

5、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全国各地由此兴起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活动。学习型社区衍生于学习型社会概念,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载体,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我国的学习型社区建设是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下推进、并以社区教育为主导的一项重要的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由民政部组织实施,社区教育则由教育部规划和实施。1999年我国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04年2月教育部就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和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做出部署,并提出以信息技术加

6、强社区教育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学习型社区建设。1999年底开始的我国高校远程教育试点首开高等学历教育数字化的先河。中组部于2003年4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2007年5月由中央向全国推行农村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建设并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进行数字化学习型乡镇、社区和企业等典型应用示范。1.3 社会环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尽管与发达国家比较,工业化基础和信息化起点都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国家重大战略的引领下,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业绩。首

7、先表现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与计算机网络应用、通信及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产品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发展较快,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其次是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大力推行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扩大经济、社会效益,并以信息化成果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质量。再有,信息化的进程带来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的变革。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广泛深入成为数字化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促进力,推动人们和社会迈入信息化社会。同时,人民群众对掌握和适应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提高。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2010年底,我国的宽带网

8、民达4.57亿,比上年增长19.1%,互联网普及率为34.3%,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农村网民约占30%,手机网民为3.03亿,网民每周上网18.3小时,在家上网的网民占89.2%,显著高于其他地点,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