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

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

ID:27615154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_第1页
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_第2页
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_第3页
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杨风云(河南省洛阳市中建二局二公司职工医院内科471001)【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87-02【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cerebralinfarction,U)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LI的临床资料。结果梗死部位基底节区多见,发病年龄60—79岁为多,约占68.5%,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病史106例,糖尿病史46例,冠心病69例,高血脂85例,房颤14例,TIA21例,吸烟78

2、例,饮酒60例。结论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吸烟与饮酒。高血压是LI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LI)是脑梗死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灶,直径范围在2—15mm。临床上无特异性祌经系统症状、体征的LI患者发现率随着CT、MRI等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健康体检普及而逐年增高。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冠心病患者更易患此病。木文将我院2005年1月-20

3、11年12月收治的12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以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1例患者,男84例,女37例,男女之比为2.27:1,年龄38-92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60-79岁83例,占68.5%,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诊断要点: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无意识障碍,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85例,活动时发病36例。1.2方法所有患者均记录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史、TIA、房颤及其它病史,并详细其吸烟、

4、饮酒史、家族史、详询症状,详查体征。每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血糖、血脂等检查。2结果2.1发病年龄30-39岁1例(0.83%),40—49岁5例(4.1%),50-59岁15例(12.4%),60-69岁43例(35.5%),70-79岁40例(33.0%),80-89岁12例(9.9%),90—99岁5例(4.1%)。2.2临床表现121例L1患者中临床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40例(33.%),感觉运动性卒中34例(28.%),纯感觉性卒中15例(12.4%,丘脑梗死13例(10.7%),共济失调轻偏瘫8例

5、(6.6%),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3例(2.5%),延髓外侧综合征2例(1.7%),无明显症状6例(5.0%)。2.3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106例(87.6%),糖尿病史46例(38.0%),冠心病69例(57.0%),高血脂85例(70.2%),房颤14例(11.6%),TIA21例(17.4%),吸烟78例(64.4%),饮酒60例(49.6%)。2.4影像学资料头颅CT或MRI显示梗死部位:基底节74例(46.3%),放射冠34例(21.3.%),内囊例11(6.9%),额叶8例(5.0%),顶叶12例

6、(7.5%),丘脑13例(8.1%),脑干3例1.9%),小脑5例(3.1%),单侧78例(64.4%),双侧43例(35.5%),单发64例(52.8%),多发57例(47.1%)。3讨论腔隙性脑梗死(U)是指深穿支动脉闭塞(或动脉源性栓塞)所致的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基底节或脑干等部位直径2-15mm的缺血性小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左右。临床症状表现较单一,无意识障碍,致死率低,临床常因其特点而不能及早发现、及吋治疗。3.1本组资料发现,U患者主要发病年龄以60-79岁为多,约占68.5%,50岁以下

7、者发病率低,男性多于女性,本组患者均存在1个或2个以上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房颤、TIA、吸烟与饮酒等。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吸烟与饮洒。Fisher认为高血压是LI的直接原因,据统计U患者合并高血压者达90%,本组统计高血压发病率为87.6%,与多数学者报道基本相符。持续性高血压使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冋吋,还引起小动脉及微血管壁节段性脂质透明变形,使穿支小动脉管腔狭窄,管壁增厚,血流减少最终发生血管闭塞成为U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3.2糖尿病患者,因其脂质代谢紊

8、乱,促进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因而成为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导致腔隙性脑梗死形成的诱因,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3.3现奋研究结果证实,高胆固醇最主要的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而TG(甘汕三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过程,近年来还指出高TG血症,也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脑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