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微”观中的教学成长

小中见大,“微”观中的教学成长

ID:27628634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小中见大,“微”观中的教学成长_第1页
小中见大,“微”观中的教学成长_第2页
小中见大,“微”观中的教学成长_第3页
小中见大,“微”观中的教学成长_第4页
小中见大,“微”观中的教学成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中见大,“微”观中的教学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中见大,“微”观中的教学成长2016年7月,我们一行三人前往安徽合肥,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决赛。14日上午,决赛现场公布了小学美术的课题一一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万花筒》。•设计教学,初稿小成由于此次赛题不是我们平常使用的教材版本,所以当拿到赛题时,我们先进行了全方位的共同学习。在研讨中,我们初步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达成目标。1.把握教材,制订目标【戴斌斌】万花筒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光学玩具,它利用镜面反射,形成美丽的中心对称图案。我认为这节

2、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做万花筒,而是让其学习万花筒形成的中心对称图案,你们觉得呢?【严心怡】同意。有关万花筒的成像原理,我觉得可以在微视频片头插入一段万花筒里面图案变化的视频,并利用图片、资料等,使学生对万花筒的成像原理及中心图案有更深入的了解。【严孜霞】是的。中心对称图案才是学生创作实践的要点,而作业要求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成像原理,更要使其认识到中心对称图案的特点。根据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和造型表现能力,我们制订了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没有用传统绘画

3、形式进行作业设计,而是选择了他们已经初步掌握的水粉材料,利用对称原理进行印染。1.精心设计,达成目标【严孜霞】设计万花筒里面图案变化的视频,能让一些对万花筒不熟悉的学生有更直观的视觉体验,你们认为呢?【严心怡】同意。这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戴斌斌】是的。然后我认为可以让学生欣赏一组万花筒图案,并让其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用画出对称轴的方法,分析不同的中心对称纹样的不同骨式。【严心怡】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那我们可以拍摄一段示范视频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视频中需要出现对折骨式、图形设计以及展开后的完成作品,如何

4、?【严孜霞】同意。但示范视频要精心剪辑,既保留关键步骤及方法,又不拖沓,以确保学生在观看示范视频时掌握制作方法,但又不受视频影响而限制创新思维。通过讨论,我们认为通过图片分析和示范视频,能解决本节课的难点。1.综合运用,全面发展【戴斌斌】我认为制作中可以使用吸水渗化性较好的生宣纸,还有水粉颜料和毛笔,因为三年级学生对这些材料有过初步接触。【严心怡】同意。我觉得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尝试水粉颜料的另一种应用,体会颜料调水后在宣纸上形成的特殊渗化效果,这应该算一种让他们自主探究的方式吧?【严孜霞】这个想法提得很好。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对多

5、种美术材料的综合应用,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设计应用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色彩表现能力。2.拓展延伸,认识民间美术【严心怡】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我们是不是可以将扎染令@种民间美术展示给学生欣赏,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严孜霞】这个想法非常好。引入民间扎染,能使学生认识到中心对称图案的实际运用,感受到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戴斌斌】同意。我们从生活中的玩具一一万花筒引入中心对称图案开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然后又将这种美还原到生活中的民间艺术,这正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并能美化生活,由此升华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团队交流,

6、反思完善【戴斌斌】兄弟团队指出,我们的微视频在动画效果以及声音清晰度方面有些不足。你们觉得呢?【严心怡】我认为,兄弟团队的建议其实恰恰也说明了我们在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比较准确,只是需要调整微视频制作的细节,在重点知识的讲述上可以基本不变。【严孜霞】是的。我们还是把中心对称图案作为重点知识,再配合一些动画以及背景音乐,这样能使作品更有艺术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解决重难点。【严心怡】对于任务单的设计,我认为应尽量精简,这样能凸显学生的自主性。【戴斌斌】同意。另外,我们初稿中的课件制作过于简单,视频录制的背景也有一些杂音

7、,需要改进。通过自由争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微视频进行了完善。1.视频录制更清晰针对初稿视频中杂音较大的问题,我们连续录制了3遍,最终确定了最清晰的修改稿,确保了视频中的声音清晰、流畅。2.细节处理更艺术在细节方面,我们优化了背景画面,将原来的白色背景换成了一套有主题的背景图;还在需要的地方添加了背景音乐,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更有“看”头。1.动画效果更精美由于初稿中的画面过渡生硬,所以我们在修改稿中改善了图片切换效果,加入了一些动画效果,这不仅能使整个微视频更加美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畅谈比赛感受1.信息

8、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微视频的制作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合适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服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创新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尝试创作表现,更不用说创新。而在翻转课堂理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