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ID:27639389

大小:18.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_第1页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_第2页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_第3页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_第4页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件www.5yk  j.com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定义法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弹性与弹性限度

2、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  度,发生了塑性形变。探究弹力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

3、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  111=+并联:k=k1+k2kk1k2  第二节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3.

4、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成正比。即:f=µN4.µ  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µ<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趋势。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7.摩擦力的

5、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研究静摩擦力静摩擦力  .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  面外力平衡。0≤F=f0≤fm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µ0⋅N;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二力平

6、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图示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  ,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力的等效/替代力的等效替代  .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

7、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