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

ID:27656813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5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_第4页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临床疗效,探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取符合条件直肠癌患者82例,选择单独应用卡培他滨治疗42例纳入药物组,联合放疗40例纳入联合组,对比临床疗效、血清标志物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CR率、0RR率高于用药组,PD率低于用药组,用药组治疗后获SD+PD疗效评价者、合计CEA水平低于联合组,联合组与用药组治疗后CEA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前联合组与用药组获得SD+PDC疗效评价者,EA水平高于CR+PR,用药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次率、3-4级比重低于联

2、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较单纯应用卡培他滨疗效更显著,有助于缩小肿瘤形态,降低血清标志物水平,利于保肛,但可能增加发生不良反应风险;疗效与血清标志物水平有关,若肿瘤较小、血清标志物水平较低,为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可考虑单独应用卡培他滨。【关键词】大肠癌;放疗;卡培他滨;临床观察肠癌一般指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我国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并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1]。放化疗是目前保守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助于降低手术分期,抑制转移与复发,

3、延长患者生存期。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口服肿瘤选择性细胞毒化疗药物,可显著改善肠癌临床表现。我院应用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患者40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肠癌患者8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放化疗治疗指征;②经CT/MRI、内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③经X线、CT、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技术检查无腹腔、肝等远处转移;④未采取其它方法治疗;⑤未合并严重系统性、器质性疾病,无法耐受;⑥依从性良好,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据患者医院与医师建议选择单用卡培他滨治疗组42例

4、纳入用药组,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55〜78岁,平均(63.2±5.1)岁;在用药基础上联合X线治疗40例纳入联合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6〜80岁,平均(62.2±7.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侵犯部位、分化情况、症状表现、短期内心理心态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用药组:单独应用卡培他滨,1250mg/m2,口服,2次/d,dl-14,21d/周期。联合组:在用药组基础上,联合体外放疗,同时开展,协助患者取仰卧,选择15-MVX线三野楔形照射,据ICRU62号结果描画照射靶区

5、,尽量规避肛门括约肌,剂量46〜50Gy/4〜5W,1周5次,间隔2日,2Gy/d[2]。每隔2周行钡餐X线复查,评估治疗情况,了解有无其它肠道严重并发症。1.3疗效判定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每隔6周评价,对于获得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患者,4周后复查确认,SD表示无变化,PD表示进展,0RR表示总有效;不良反应参照美国NCI-CTC标准评价[2]。1.4统计学处理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士标准差(土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

6、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CR率、0RR率高于用药组,PD率低于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用药组与联合组临床疗效对比组别CRPRSDPDORR用药组(n=42)0(0.00)5(11.90)17(40.48)20(47.62)5(11.90)联合组(n=40)5(12.50)9(22.50)17(42.50)9(22.50)14(35.00)27.992.460.174.617.500.000.000.680.000.012.2两组患者CEA水平变化

7、用药组治疗后获得SD+PD疗效评价者、合计CEA水平低于联合组,联合组与用药组治疗后CEA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前联合组与用药组获得SD+PDC疗效评价者,EA水平高于CR+P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联合组与用药组不同疗效获得者治疗前后对比临床疗效联合组用药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R+PR9.4±5.15.5±6.1A9.5±4.86.3±3.1ASD+PD14.2±4.8女5.7±4.5A15.0±5.4*9.4±4.8A*合计9.8±5.35.9±2.8A10.4±4.77.9±2.1A*注:与治疗

8、前相比,△?〈().05;与用药组相比,*p<0.05;与CR+PR相比,^<0.05o2.3不良反应对比用药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次低于联合组,3-4级无法自行缓解不良反应比重低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