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

ID:27674669

大小:533.34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2-05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_第1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_第2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_第3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_第4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它们与社会各成员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失业使劳动者心惊胆战,通货膨胀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烦躁不安,二者若发展到严重程度,均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充分就业与价格的相对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是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有关的政策提供一个理论基础。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失

2、业理论第二节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第三节通货膨胀理论第四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失业理论一、失业与充分就业二、自然失业三、周期性失业四、隐蔽性失业五、失业的经济损失一、失业与充分就业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的标准1)什么是失业①定义: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②理解失业定义要注意的问题:各国对工作年龄和失业范围都有不同的规定。工作年龄:在美国,工作年龄是16-65岁。即问即答:在中国,工作年龄范围是什么?《劳动法》第二章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

3、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第五十八条: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劳动保护。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仍以美国为例)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7天未得到工资的人.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一、失业与充分就业2)失业的衡量——失业率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人数

4、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一、失业与充分就业中国就业基本情况项目19951996199719981999从业人员合计(万人)6794768850696006995770586城镇从业人员1903919815202072067821014乡村从业人员488544903549393492794957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万人)520553570571575城镇登记失业率(%)2.93.03.13.13.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P115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

5、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计算公式:①各国失业的统计方法也略有不同。以美国为例:通过对6万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来估算出失业率,并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发表上个月失业率估计数字。②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失业的严重程度和失业的特点。为什么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而不是“准确地”?因为:一是有些失业者由于未登记而未算入失业人数中二是用样抽调查来估算总会有些误差从以下两组数据看失业的特点一、失业与充分就业3)失业率的统计:美国的几种失业率

6、情况(教材P276)时间总失业率男性女性16-19岁白人黑人及其他人1978年第四季度1983年第1季度1986年第1季度5.910.47.14.19.76.05.78.96.516.322.818.55.19.15.911.518.513.1男性失业率略低于女性青年人失业率最高黑人及其它有色人种失业率大大高于白人(1999年统计数据)按失业原因分的城镇失业人中受教育程度构成受教育程度合计下岗离开单位毕业后未找到工作原单位破产辞职被辞退或合同期满其他总计100.00100.0100.0100.0100.0100.0

7、不识字0.60.11.20.42.40.4小学7.73.412.27.315.77.9初中53.149.054.149.261.054.3高中33.939.628.939.819.333.8大专及以上4.77.93.73.41.53.7男100.0100.0100.0100.0100.0100.0不识字0.40.10.30.21.80.3小学8.13.313.38.617.18.5初中53.650.855.048.958.055.2高中32.838.127.838.720.831.8大专及以上5.17.73.63.

8、52.34.3女100.0100.0100.0100.0100.0100.0不识字0.80.11.90.53.00.5小学7.33.411.46.114.67.4初中52.747.253.149.363.753.5高中34.841.129.841.218.135.4大专及以上4.48.23.82.90.73.3即问即答:从表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资料来源: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