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浅析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ID:27751333

大小:7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浅析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_第1页
浅析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_第2页
浅析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_第3页
浅析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山西运城044000)【摘要】目的:选取皮肤病作为研究课题,探讨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特发性寻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以温经汤为代表的温经散寒法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5)。结论:(1)

2、经方温经散寒法对以寻麻疹为代表的皮肤病治疗有效;(2)西药与经方温经散寒法对治疗慢性尊麻疹疗效相当,均可作为治疗选择;(3)较单纯的西药,经方温经散寒法方案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高。【关键词】经方温经散寒法;皮肤病;寻麻疹;效果【中图分类号】R75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043-02皮肤病概念宽泛,凡与皮肤相关的疾病均可归为皮肤病范畴,正因为如此,皮肤病在临床极为多见,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目前对于皮肤病主要采用西药对症治疗,不过远期疗效不甚

3、理想。中医关于皮肤病的研究、阐述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经方温经散寒法以温热、辛散药物为主,发挥其温阳通脉、散寒通络的作用,专用于证型为六经伤寒症的皮肤病[2]。木研究聚焦的慢性寻麻疹是颇具代表性的皮肤病,取70例慢性寻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较传统的西药经方温经散寒对于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研究病例来自于我院皮肤科门诊部和住院部,符合慢性寻麻疹的诊断标准,排除入组前接受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及对木研究药物过敏病例。70例病例,随机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

4、例,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1〜62岁,平均(32.1+2.5)岁;中医体质分型:气滞寒凝型11例,血虚寒凝型12例,血瘀寒凝型1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2〜60岁,平均(31.1+2.2)岁;中医体质分型:气滞寒凝型12例,血虚寒凝型10例,血瘀寒凝型13例。两组年龄、性别、中医体质分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临床皮肤病学》的相关诊断标准。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

5、定片(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0mg,2次/d;匹多莫得分散片(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8“次,1次/d。两药均连续使用4周,用药结束后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评估用药安全性。1.3.2研究组11例气滞寒凝型患者,选用天台乌药散加减治疗,组方:台乌药15g,广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皂角刺各6g,延胡索、泽兰各12g,威灵仙15g,桂枝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12例血虚寒凝型患者,选用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温经通脉,组方:当归12g,桂枝芍药15g,细辛3g,通草、石菖蒲、炙甘草各6g,

6、乌药、益智仁、大枣各茯苓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12例血瘀寒凝型患者,选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组方:小茴香、赤芍、蒲黄、炒灵脂、台乌药各10g,威灵仙、冬葵子、当归各15g,延胡索川穹6g,肉桂九。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1.4评价标准1.4.1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二瘙痒评分+风团数目大小评分。如表lo1.4.2总体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指数70%〜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

7、治疗前有所好转,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指数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未见改善,或加重,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指数V30%o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釆用率表示,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总体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88.6%,2组总体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二0.873,P>0.05)。见表2。2.2不良反应观察组随访期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其中头痛1例,嗜睡1例,腹痛1例,

8、不良反应发生率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二6.462,PV0.05)。3.讨论3.1中医关于慢性尊麻疹的阐述慢性尊麻疹属皮肤科常见疾病,关于其发病机制,由于至今仍缺乏足够的理论和临床支撑,目前仍不明确。近年来,西医层面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与免疫或免疫介导等因素有关,也有认为与化学地质组胺释放有一定的关系[3]。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多样化是造成病症最终表现多样化的主要因素,因为不同的体质左右着发病的趋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