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

ID:27764499

大小:63.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_第1页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_第2页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_第3页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_第4页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之异同万秋意(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摘要:老子的道和巴门尼德的存在都是极抽象的哲学范畴,二者在中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木文主要比较硏究二者的异同,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找出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共性及其差异性。关键词:老子;道;巴门尼德;存在;异同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76-01老子和巴门尼德是中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人物,老子的道以及巴门尼德的存在(Being)都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哲学范畴,对其后哲学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

2、的影响。木文尝试着对这两个重要范畴进行对比硏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共性及其差异性。一、巴门尼德的存在与老子之道的相似点首先,二者都体现击对神话宇宙观的反叛,都是超越经验的为理性所把握的对象,都力图对世界万物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牛成模式进行重新的构建。不论是老子的道所面对的传统天命论中的上帝主宰论,还是巴门尼德的存在所面对的由荷马的史诗和由赫西俄德的《神谱》所概括出的神话传说式的宇宙观,都是将自然力人格化为人们原始意识中的神,以神的感性形象来说明世界,并且在作此番说明时所运用的方法不是严密的论证而只是直白的叙述,这都不是哲学式的。两位古代伟大的

3、哲学家一一在当时已有了较强的实践理性一一对这种肓观的经验的形象化的神话宇宙观当然是不能满意的,他们力图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理性思维抽象概括出现象背后存在着的某种永久的真实、某种不变的基体,某种在变化的偶然性背后木质限定等方面的东西。因此,老子的道也是对天帝至高权威的否定,它是比天帝资格更老的、非宗教的世界木原,并且对它的把握也不是依靠感官,而是需要去掉感官意识中对声色犬马、财货享受的欲求,“致虚极,守静笃”(16章),通过内在的“体悟”来把握道。同样,巴门尼德那不牛不灭不动永恒完满受必然性制约着的“存在”取代了人格化的诸神的谱系用以解释宇宙的生成,并且

4、较更早期的自然哲学家如泰勒斯等将某种具体元素视作世界本原更进步的是,他的存在不是可以靠“茫然的眼睹、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1来把握的,而是理智的对象,只有用理智来把握存在才能通向真理,这个存在是超验的。其次,道和存在都是具有唯物论倾向的非物质实体。存在具有物质性倾向,因为在巴门尼德描述中,存在是占有空间的,是有限的,并且是一个滚圆的球体。凡是占有空间的、有定形的当然就是物质。但存在又确实不是物质实体,它只是一种抽象的理想,一种概念。存在不是在这里,也不是在那里,它没有吋空属性,不能为感官把握,而只能凭理性去认识。道在某些描述中似乎也带有物质性,比如“有物混成,

5、先天地生。”(25章)中,道直接被描述为物。也比如“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侥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章)道虽然“惟恍惟惚”,其中却“有象”,“有物”,“有精”,“有真”,这道似乎分明就是物质的。但正如前所述,道绝不是物质实体,它是超验的无生死的“无”,是无限广大的,不能为器物所束缚的。这两个非物质的实体为什么都带有一定的物质性呢?或许可以这样来理解:“哲学从根本上是一个从感觉的思想往纯粹的,即非感觉的思想上升的运动。”2“自始人的思想便带了唯物主义的倾向。”3“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在哲学上只要遇到一个

6、困难,它的根源大概总是由于要以感觉的方法来拟想非感觉的东西,即是要把非感觉的东西造成种心影或意象,以便于思想。”4巴门尼德的存在及老子的道之所以带有物质性,大抵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此能更好地为人们认识。最后,道和存在都为一,都具有必然性。“一”也是道的别称,它表明道体的整全,如14章所描述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即道的本体无相之夷、无声之希及无形之微这三者不可能穷究追问,他们本来就混沌不分、合而为“一”。存在永远是与自身同一的,它居留在自身之内,并且永远固定在一个地方。强大的必然性把它局限在这个

7、锁链之内,这个界限四面八方地围绕着它。存在是不可分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什么地方多一点,也没有什么地方少一些,它是完满的,是“全”,亦是“一”。综上,老子的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都是在对原始宗教观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它们都是超验的为理智所把握的对象,排拒感官的作用;它们都是非物质性的实体,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物质性与索朴性;并口两者都体现为一、为全,本身具有着完满性,可以作为世界万物的概括及统一性原则。二、老子之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差异虽说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比较相似,但二者的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老子的道是无有混

8、成合一的玄,道兼具无和有两种本性,这两种本性在双向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