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

ID:27764680

大小:62.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_第1页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_第2页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_第3页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_第4页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魏晋南北朝书家在书法史中的立身依据吕静然(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北京100000)摘要: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间,作为文字书写艺技的“书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观。魏晋时代新体的草、行、楷书为士族阶层所接受,成为士流私人间书写交流的时调,是新书风形成的重要标志,并在南北朝时期发展壮大。木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信仰等方面研究分析,剖析该时期书法名家“二王”在书法史中立身依据,对今后的学习起到理论指导帮助。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政治;社会;宗教;“二王”中图分类号:J29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671-6035(2013)09-0000-02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纷争不断,是中国历史上不稳定的一段时期,但却是书法艺术取得高度成就并有突破性发展的时代,名家辈出。真正具有学术意义的书学着作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作为社会性的角色,“书家”更为受到人们的尊重,灿若群星,胜手如云;士族书家领导着书法潮流,开风气、立法度,以“二王”为代表,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及给予后人指向性的优秀作品。一、书法艺术的成就得益于同期社会文化环境的滋养首先,从政治上看。九品中正制和门阀政治的既行,使士族作为一个特权阶层,有

3、着优越的条件从事文化活动,他们中间有很多学识广傅的学家,涉及很多领域,比如书,画,文,史……由于处于有闲阶层,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物质基础去专心学业,并多有大成者。正是因为如此,大量上层书家出现,没有家族背景的庶族为了跻身上层社会之列,因“善书”而被选用,从而踏上仕途者也不乏其例,所以,书法成为了中下层阶级仕途的渠道,很多寒人勤苦学书,由此书法艺术便渐渐的在民间扩散,书法的社会基础也慢慢的扩大了。人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一定要有某些方面的才艺,而“善书”往往是当吋最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并不是才艺,而是生活技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

4、,书法都已成为了社会所公认的素质与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次,从社会上看。艺术社会学认为:“社会条件向艺术创造提供了机会,而不能构成必然如此的原因,机会和社会条件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汇发生巧合的情况,但这不能说明它的因果关系。”的确,魏晋到南北朝时期,虽然吋代更易频繁,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但是世风中有很多地方却是延续传承的,崇尚文艺的社会风气仍然没有变化。与此同吋,与书法发展密切相关的诸物质要素在逐渐丰富,其中文房四宝制作的讲究和广泛应用于书法,对书法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点。王羲之书札当中曾

5、说到对笔的要求,他说:“复与君,斯真草所得,极为不少。而笔至恶,殊不称意。”而这一吋期,纸的品种的多样性也为书法的表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纸张的广泛使用给魏晋南北朝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条件,除了有利于传播以外,更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的出现,也可以说如果没有纸的广泛普及,就没有真正的书法艺术,因为纸的从多方面表现效果都有助于书法艺术化的进程。再次,从需要上看。提到书法的发展,不得不提各种字体的相继问世。显而易见的,书法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东西,其生存与发展由社会的需要来控制,没有实用的书写也就谈不上书法的产生,书法

6、被视为一种艺术品,也是在实用书法产生之后而出现的。魏晋南北朝吋期,很少有作品是脱离实用性而纯粹是欣赏性的。在文章《九势》里,提出了“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书法美的哲学根据,阐发了汉字结构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因素。魏晋人开始着力于研究生命的价值,讲究形神之美和形质之美。即外表风度与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而这些都是士族大夫应该具备的修养,更是士族身份不可或缺的基本表现。随着艺术的自觉,书法开始有了自身的价值,也慢慢的从文字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这种审美价值随着书体的

7、发展而体现着不同的内涵。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伴随着书体的演进而进行的,而书体的演进除了书法本身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之外,还受着社会的影响和制约。所以,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书法作为-•种艺术形式就有了其发展的最有力的基础。最后,从宗教文化对书法的影响来看。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魏晋始兴,到南北朝吋,佛教的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寺院之多,僧尼之众,几不可想象。道教产生于东汉,至两晋传遍于天下。由于道教为某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兴庙建寺是必然之举,于是到了南北朝吋期,可以说是普天之下,无处无庙观。而众所周知,

8、一般的宗教,都有阐发教义所依据的经典的需要,道教、佛教也不列外。正所谓“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借艺术为资用”。诚然魏晋南北朝虽为乱世,但是对文教却极为重视,即使是在非常偏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而且,官学发展的同时,私学亦盛。因为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极力模仿汉制,推崇中原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