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

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

ID:27790399

大小:5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6

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_第1页
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_第2页
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_第3页
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_第4页
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弥渡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弥渡县环境保护局云南弥渡675600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新弥渡的关键。为此,必须从改革发展全局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牛态文明建设,准确把握弥渡牛态环境状况,正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其木质成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关键词:弥渡县牛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对策建议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木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2、社会建设、牛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牛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牛产发展、生活富裕、牛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特别在2015年新春伊始,习总书记考察云南并深入大理,期间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其中就有把云南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的期望,并为此要求“着力推进牛态环境保护”。这一指示精神,对我县牛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大理地区暨弥渡县牛态环境的基木状况地处滇西的大理州全州水土流失面积10756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75%,每年侵蚀冲走

3、的尼沙量达0.32亿吨,相当于冲走14万亩耕地的表层土壤。土壤侵蚀潜在危险面积达1032.7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6.7%o由于牛态环境恶化,导致对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弱,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周期缩短,灾情加重。2014年,全州工业废水排放量1415.47万吨,其中直接排入环境746.49方吨,排入污水处理厂668.97万吨;产生化学需氧量11954.13吨,排放量2784.85吨,氨氮产生量190.64吨,排放量49.18吨;废气排放量965.12亿立方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92.49万吨,综合利用量220.28万吨,处置量49.55万吨,贮存量22.

4、63万吨,排放量384吨;危险废物产生量5.93万吨,综合利用量5.92万吨,处置量71吨,贮存量19吨。这些工业污染加上众多农业源、生活源的污染物排放,使全州各地区的地表水、大气、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州的江河湖泊,符合II类水质标准的测点占30.0%,符合III类水质标准的测点占22.0%,符合IV类水质标准的测点占12.0%,符合V类水质标准的测点占20.0%,劣于V类水质标准限值的测点占16.0%,没有一个测点符合I类水质。空气质量的6个(县市)测点,大理市、宾川县、剑川县、巍山县、鹤庆县、弥渡县均为二级标准。跨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虽然在环境整治

5、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在诸如土地整理、洱海保护等领域取得了卓著成效,但随着全州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总体呈加剧之势。弥渡县国土总面积1523.4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2%,总人口32.6万人,居住着汉、彝、白、回、傑傑等22个民族,是红河发源地之一和澜沧江中游经济带的腹带。民族种类繁多,人多地少的压力,贫困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得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更为复杂多样。从目前来看,弥渡生态环境具有大理区域环境的一些共同特征,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既有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而产生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也有非工业化因素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等生

6、态问题,而后者的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环境要素甚至更为恶劣。据调查,弥渡县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886.2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86.4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444.18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55.7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58.17%,比全州的37.75%高出20.42个百分点,是大理州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境内主要径流弥苴河水质为V类,礼社江为IV类。上述情况警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大理乃至我县的当务之急,否则,脆弱的生态环境将严重制约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弥渡

7、县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卓有成效。全县已建立大黑山、太极顶、天生营三个州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44.5万亩,保护区内分布的獗猴、黑熊、凸尖杜鹃、云南红豆杉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工程造林全面开展。五年完成林业项目投资3362万元,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核桃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实现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近66万亩;实施公益林建设7.1万亩;种植特色经济林10.3万亩;新种植泡核桃48.6万亩,核桃基地面积保有量达62万亩。城乡绿化造林广泛深入。以全民义务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