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

ID:27796076

大小:247.7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科书3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经丿力量角器形成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3.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教学难点: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时,如何确保量角器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一、创

2、设生活情境,根据信息捉出数学问题。三个不同坡度的滑梯,提出问题:比较三个角的大小。二、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对滑梯进行选择,说理由。直接观察大小。比较三个角的大小,经历量角器的生成4具体大多少,学生捉出:需要产生一个测量的标准。上测量麻烦,进行改进。测量中工具不够精细,继续改进。—测量屮不断产生需求,完善内外圈刻度,创造出完整的量角器厂、三、拓展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量课始三个角的大小,总结量角方法。2.首尾呼应,介绍滑梯中角选择的科学性及生活中角度数的应用价值。3•当堂检测。木节课的设计一改传统的教学思路,

3、让学生在一个个的认知冲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经历了制作量角器的过程,并在制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生休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冇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师:同学们喜欢滑滑梯吗?这里有3个滑梯,你喜欢玩哪个滑梯?为什么?生1:我选择3号,刺激。生2:我选择1号,滑的时间长。生3:我选择2号,不是很刺激,也不是很平稳。学生可能说到“坡度”教师:这位同学说到“坡度”,这里的坡度指的就是滑

4、梯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学生可能没有说到“坡度”教师:同学们说的刺激和平缓,是针对滑梯的“坡度”来说的,滑梯的“坡度”指的就是滑梯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教师指着屏幕,课件岀示1号滑梯的夹角。)二、研究探索,完善量角器1.用“观察法”比较角的大小(出示2号、3号滑梯的角)师问:这里的三个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学生回答。师小结:同学们一眼就看出来了,眼睛很犀利。1.用“标准角”比较角的大小师:Z2与Z1相比……(学生:Z2大)Z2比Z1大多少呢?(学生先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Z2比Z1大多少?学生可能说用量角器量。教师:这位同学选择了一个专门测量角的工具——

5、量角器,那么,量角器是怎么生成的,乂该怎样使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量角需要一个工具,在没冇产生量角器Z前,人们也是选择一个工具作为统一的桩進(板书:标准)来量角的。我这儿有些这样的小角,咱们用它作为标准來量Z1和Z2的大小可以吗?(可以)学生可能说到用直尺量。让学生到台而指一指怎么量。①如果学生量边。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没有)显然,用直尺量边的方法是不合理的。②如果学生量开口。教师(指图换另一个位置量开口):我在Z2的这里量和Z1的开口长度一样了。测量的位置不同,结论也就不同。教师小结:用直尺测量角的大小不合理。我

6、们需要一个新的工具做标准來测量角的大小。(板书:标准)我这儿冇些这样的小角,咱们用它作为标准來量Z1和Z2的大小可以吗?(可以)操作前教师问:我应该怎么摆呢?是这样吗?(教师操作,故意摆错,询问学生怎样摆。以此强调:摆这些角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小角的顶点对着Z1的顶点,小角的边对着Z1的一条边。(边说边板书:也就是要做到“点对齐,边重合”)教师操作摆Z1。(操作过程要给人麻烦的感觉)教师:以小角为标准,Z1里有几个这样的小角?(要求学生完整回答)课件演示Z2的拼摆,问:看Z2里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学生回答)问:以小角为标准,Z2比Z1多几个小角?(学生

7、回答:以小角为标准,Z2比Z1多1个小角。)小结:以小角为标准来测量、比较Z1和Z2的大小,结论更为准确。1.生成18等分的量角工具教师:我们來看,Z2需要摆3个小角,如果角更大一些,就需要更多的小角。每次我们都这样一个个摆吗?冇什么办法使它更方便使用呢?(粘起來)大些,再大些……更多的小角粘在一师引导:Z1的两个小角粘起来,Z2的三个小角粘起来,如果角再大些这三个小角粘在一起来量还行吗?想象角再起,会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教师:确实与同学们想象的一样。像这样整圆的工具一般在特殊行业使用。小学阶段,半圆内的小角就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可以只

8、保留半圆作为量角工具。数一数,这个半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