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

ID:27804267

大小:6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6

上传者:赏心悦目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_第1页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_第2页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_第3页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_第4页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_第5页
资源描述: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新版序言(1969)因为一种理论是要寻找时代的真谛,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与历史进程对立起来。1连进步也不放过的批判思想,今天要求支持所剩不多的自由,捍卫现实中的人道倾向,而不管它们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2今天,更重要的事情是捍卫自由,传播自由,实现自由,而不是间接地促使世界走向宰制,2意大利版前言(1962、1966)这本书所探讨的是这样一个主题,即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我们想根据20世纪30和40年代美国的社会现象来揭示这一主题。前言(1944、1947)思想如果存心想摆脱其批判环节而单纯服务于现存制度,那么,它就会在违背意志的情况下推动它所选择的积极因素向消极的破坏因素转化。2我们并不怀疑,社会中的自由与启蒙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同样也清楚地认识到,启蒙思想的概念本身已经包含着今天随处可见的倒退的萌芽。3今天,人性的堕落与社会的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为世界变得更加公正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让机器和掌握机器的社会集团对其他人群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在经济权力部门面前,个人变得一钱不值。社会对自然的暴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方面,个体在他使用的机器面前消失不见了,另一方面,个体又从机器那里得到了莫大的好处。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大众变得更加易于支配和诱导。社会下层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时候,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地位的下降,这一点明显表现为精神不断媚俗化。精神的真正功劳在于对物化的否定。一旦精神变成了文化财富,被用于消费,精神就必定会走向消亡。精确信息的泛滥,枯燥游戏的普及,在提高人的才智的同时,也使人变得更加愚蠢。4启蒙的概念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1技术是知识的本质,它的目的不再是概念和图景,也不是偶然的认识,而是方法,对他人劳动的剥削以及资本。2人们从自然中想学到的就是如何利用自然,以便全面地统治自然和他者。这就是其唯一的目的。启蒙根本就不顾及自身,他抹除了其自我意识的一切痕迹。这种唯一能够打破神话的思想最后把自己也给摧毁了。2这个世界正在变得混乱不堪,它需要整体的解放。动物的图腾、占卜的梦幻和绝对的理念之间已经没有什么明确界限。在通往现代科学的道路上,人们放弃了任何对意义的探求。他们用公式替代概念,用规则和概率替代原因和动机。3对启蒙运动而言,任何不符合算计与使用规则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4市民社会是由等级原则支配的。它通过把不同的事物还原为抽象的量的方式使其具有了可比性。对启蒙运动而言,不能被还原为数字的,或最终不能被还原为太一(Eine)的,都是幻象;近代实证主义则把这些东西划归文学虚构领域。5然而,被启蒙摧毁的神话,却是启蒙自身的产物。5.页脚.... .造物主与秩序精神在统治自然的意义上是相似的,人类与上帝的近似之处体现在对生存的主权中,体现在君主的正言厉色中,也体现在命令中。6神话变成了启蒙,自然则变成了纯粹的客观性。人类为其权力的膨胀付出了他们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不断异化的代价。启蒙对待万物,就像独裁对待人。6-7启蒙运动推翻神话想象依靠的是内在性原则,即把每一事件都解释为再现,这种原则实际上就是神话自身的原则。9启蒙消除了旧的不平等与不公正——即绝对的君王统治,但同时又在普遍的中介中,在所有存在与其它存在的关联中,使这种不平等常驻永存。10受到操纵的集体统一性就在于对每个个体的否定,因为个性正是对那种把所有个体统归于单一集体的社会的嘲讽。10每一种彻底粉碎自然奴役的尝试都只会在打破自然的过程中,更深地陷入到自然的束缚之中。这就是欧洲文明的发展途径。10在辩证思维中,每一种事物都是其所是,同时又向非其所是转化。这就是观念与事物相互分离的客观定义的原初形式。12-13每个生命都以死亡为代价,每种幸福都连带着不幸。人与神都试图在其短暂一生中以另一种方式来评判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去盲目地听任命运的摆布,但现实最终战胜了他们。13艺术也在自我疏离真实存在的放逐中,具有了非真实性;它的实践者变成了巡游者,变成了今天在已确立的既成事实面前发觉自己居无定所的流浪者。16艺术作为一种总体性的表达,极力要求尊重绝对性,并由此而促使哲学承认艺术优先于概念知识。16问心有愧便是信仰的第二本性。17在启蒙世界里,神话已经世俗化了。24个人被贬低为习惯反映和实际所需的行为方式的聚集物。泛灵论使对象精神化,而工业化却把人的灵魂物化了。25个人只是把自己设定为一个物,一种统计因素,或是一种成败。他的标准就是自我持存,即是否成功地适应他职业的客观性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其他一切事情,不管是观念,还是罪行,都受到集体力量,受到从班级一直到工会这些集体力量的监控。但是,连具有威慑性的集体也只有骗人的嘴脸,而它根子里却隐藏着把集体操控为权力工具的权力。这种权力野蛮地把个体拼凑起来,全然不能体现出人的真正性质,就像价值全然不能体现出消费品的真正价值一样。25但是自我持存的过程越是受到资产阶级分工的影响,它越是迫使按照技术装置来塑造自己肉体和灵魂的个体产生自我异化。26少数统治阶层同他们的保护人一起,用满足人们的需要来决定人类整个生活的方法,维护着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28随着资产阶级商品经济的发展,神话昏暗的地平线被计算理性的阳光照亮了,而在这阴冷的光线背后,新的野蛮种子正在生根结果。在强制统治下,人类劳动已经摆脱了神话;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强制统治下,人类劳动却又总是不断落入神话的魔力之中。29这是因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安逸,统治也以更为沉稳的压榨手段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确定了人类的本能。想象力萎缩了。这一灾难不能只归于个人已经转变为机器控制的地方,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趋向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最后导致的是对人的总体把握,这种落后的状态也并非是不真实的。与此相反,对进步权力的适应既引起了权力的进步,又每每带来退化的结果,这种退化所展现的并不是进步的失败,而恰恰正是进步的成功。势不可当的进步的厄运就是势不可当的退步。32-33.页脚.... .社会的过度成熟,靠的就是被统治者的不成熟。长期以来,生产系统一直规定身体是为社会机构、经济机构以及科学机构服务所造就的生产系统,这些机构越是复杂和精致,身体所能得到的经验便越是贫乏。通过理性化的劳动方式,消除人的本质以及把人变成单纯的功能等做法从科学领域进入了经验世界。33思想是作为批判手段出现的。在神话学通往逻辑主义的道路上,思想丧失了自我反思的要素,今天,尽管机器供养了人们,但它使人们变得软弱无力。但是,正是在机器形式中,异化理性正在对社会——这个社会把作为物质和精神机制的固定思想模式同自由、生活和思维调和起来——发生着作用,并把社会本身当成思想的真正主体。34统治者们其实并不相信任何客观必然性,尽管他们有时靠着这种必然性来阐明他们的治国韬略。他们宣称自己是世界历史的总设计师。只有被统治者才接受发展具有毋庸置疑的必然性,这种发展在号称能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时候,却使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软弱无力。35随着支配自然的力量一步步地增长,制度支配人的权力也在同步增长。36思想用数学、机器和组织等物化形式对那些把它忘在脑后的人们实施了报复,放弃了思想,启蒙也就放弃了自我实现的可能。38世间的人们对其不断创造出来的现成事物的神话般地、科学般地尊重,最终变成了一个确凿的事实,一座坚实的城堡,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和城堡,革命的想象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对待客观历史趋势,最终则是服服帖帖。39附论1:奥德修斯或神话与启蒙尼采清楚地认识到,启蒙当中既有自主精神的普遍运动(他觉得自己就是这种精神的执行官),也有破坏生命的“虚无主义”的力量,不过,在他的前法西斯主义追随者那里,却只剩下后一种因素,并被转换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了。这种意识形态是对一种盲目生活的盲目颂扬,而这样的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只有一种实践,那就是压制一切生命。45所有牺牲都不过是一种复辟,都受到了它形成于其中的现实历史情境的欺骗。然而,对牺牲的崇高信仰,也许已经变成一种被压抑的模式了,根据这种模式,受奴役者不仅不断把别人强加的不公施加在自己身上,而且还为了忍受它们,不断施行着这些不公。51-52一旦人们不再意识到其本身就是自然,那么,他维持自身生命的所有目的,包括社会的进步、一切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增强,一句话,就是其自我意识本身就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手段变成了目的,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54在极权资本主义中,非理性主义满足需要的技术,采用了一种由支配决定的对象化形式,因而使得需要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反而表现出了灭绝人类的倾向。54文明的历史就是牺牲内卷的历史,换言之,是放弃自己的历史。任何放弃自己的人都灭绝了自己的生命,而不是重新返回到生命之中,更不用说去捍卫自己的生命了。54理性本身就是模仿:即对死亡的模仿。主观精神只有通过模仿呆板的自然,并使其自身非精神化,才能彻底消灭自然之灵,从而主宰非精神化的自然。这样,模仿就变成了一种支配手段,人在人的面前也变成了拟人化的人。56欺骗就是理性的标志,在欺骗面前,理性则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62彻底的社会化意味着彻底的异化。62只有通过历史劳动,才能实现乌托邦;谁要是沉浸在极乐世界的幻想之中,谁就会在睡梦中丧失一切生命的力量。63语言是对意识,即思想本身的拙劣模仿,而思想不偏不倚的自主性,则必然包含着愚蠢(疯狂的愚蠢),一旦他以话语的形式进入到现实之中,就会像思维与实在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样,其实,对后者来说,前者只有在距离的意义上才具有优先地位。69在婚姻中,只有有了服从,才能谈得上和谐,就像是在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中一样,人道只有或惟有在被人性掩盖着的野蛮状态中才会繁荣起来。76附论2:朱莉埃特或启蒙与道德.页脚.... .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是指没有能力运用自己不经他人引导的知性”。“不经他人引导的知性”,就是由理性引导的知性。这不过意味着,它按照自身的一致性,把认识的个别材料构建成一种体系。90启蒙思想体系成为既可以把握事实又可以帮助个体最有效地支配自然的知识形式。它的原则就是自我持存,不成熟性指的便是不具备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91-92存在也能按照制造和管理的角度去理解。任何事物,甚至人类个体,更不用说是动物,都可以转变成为可以重复和替代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概念模式体系的单纯范例。92康德认为,道德力量同非道德力量一样,在科学理性面前只不过是中性的冲动行为和模式,如果它们不是为了那种潜在的可能性,而是为了与权力取得和解,它们就会转变为非道德力量。启蒙用理论排除了差别,把情感看作“类似于直线、面积和体积的问题一样”。极权制度则把它付诸了实践。94-95但是,极权制度却任凭计算原则畅行无阻,并且惟科学是从。它的准则就是粗暴残酷的劳动效率。95启蒙精神只有在权威不具备足够的权力来暴施淫威且毫无收效的情况下,才与权威为敌。96理性是计算和筹划的工具。它对于目的来说是中性的,它的要素是相互协调。96理性对立于一切非理性的原则,并成为启蒙与神话相互对立的真正基础。98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既成了理性的现实形式,又成了破坏这种理性的力量。98纯粹理性变成了非理性,变成了一种完美无缺却又虚幻无实的操作方式。99资产阶级用以攫取权力的工具,如能力的解放、普遍的自由、自决的权利,简言之,启蒙自身,一旦作为一种用于压迫的统治体系,就会反对资产阶级本身。启蒙根据自己的原则并不阻拦最低限度的信仰,因为没有它,资产阶级世界也无法存在下去。101尼采的理论就是弱者有罪,因为他们依靠狡诈来逃避自然法则。108法西斯主义在把对强力的膜拜提升为世界历史信条的同时,也同样把世界历史推到了一个荒谬至极的地步。109与此同时,统治者们对这种享乐加以净化,并为我所用,把它变成高级的文化形式;他们吝啬地把这种享乐分发给他们的被统治者,因为他们还无法完全将它从被统治者那里剥夺干净。享乐变成了操纵的对象,直到最终在固有的乐趣中消失为止。这一过程就是从原始节日一直发展到现代假日的过程。“当社会机制发展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它就会越来越无法忍受按部就班的生活。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来去如故。汹涌澎湃的感情狂流已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喧嚣已经进入个人化时代。假日已经替代了节日。”114-115作为统治者的男人否认了女人作为个体的权利。个体在社会里是种群的一个样本,是她的性别的代表,因此在男人的逻辑里,她总是被看成是自然的象征,总是在观念上被无休止地归结为社会最底层,总是在现实中永无休止地陷入奴役状态。女人总被硬说成是自然存在,但同时也被当作为剥夺其自然性的历史产物。120痛苦成了真理的本质,而幸福生活却成了空虚的事实。127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宏观和微观之间所形成的这种非常显著的一致性,恰恰反映了人们所具有的文化模式:在这里,普遍性和特殊性已经假惺惺地统一起来了。在垄断下,所有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通过人为的方式产生出来的框架结构,也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不再有意地回避垄断:暴力变得越来越公开化,权力也迅速膨胀起来。135利益群体总喜欢从技术的角度来解释文化工业。135技术合理性已经变成了支配合理性本身,具有了社会异化于自身的强制本性。135文化工业的技术,通过祛除掉社会劳动和社会系统这两种逻辑之间的区别,实现了标准化和大众生产。135-136.页脚.... .在官方广播中,人们从公共生活那里形成的所有自发性都受到了控制,都受到了训练有素的监听者、视听领域的竞争者以及各种经过专家筛选的官方广播节目的影响。136公众的态度,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支持着文化工业体系,因此它也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并没有被排除在外。136电视迟早要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会使审美迅速陷入极端贫困的状态,以至于在将来,所有罩在工业文化产品上的厚重的面纱都将被打开,都会以嘲弄的方式实现瓦格纳的总体艺术作品之梦,所有艺术都会融入在一件作品之中。138资本已经变成了绝对的主人,被深深地印在了在生产线上劳作的被剥夺者的心灵之中。139一个人只要有了闲暇时间,就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商提供给他的产品。139不但颠来倒去的流行歌曲、电影明星和肥皂剧具有僵化不变的模式,而且娱乐本身的特定内容也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它的变化也不过是表面上的变化。139在轻音乐中,一旦受过训练的耳朵听到流行歌曲的第一句,他就会猜到接下去将是什么东西,而当歌曲确实这样继续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很得意。140整个世界都要通过文化工业的过滤。141有声电影远远超过了幻想的戏剧,对观众来说,它没有留下任何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观众不能在影片结构之内作出反应,他们尽管会偏离精确的细节,却不会丢掉故事的主线;就这样,电影强迫它的受害者直接把它等同于现实。141然而,文化工业的所有要素,却都是在同样的机制下,在贴着同样标签的行话中生产出来的。144所谓文化工业的风格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抑制无法驾驭的物质冲动来检验自身了,它本身就是对风格的否定。普遍与特殊之间的调和,规范与特定的需求之间的调和以及惟独能够为风格提供本质的、有意义的内容的成就,都是无效的,因为他们连所有对立两极之间最微弱的紧张状态都消除掉了:这些相互协调的极端状态软弱无力地统一了起来;普遍替代了特殊,或者相反。145对一致性的迫切寻求必然会导致失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失败,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会在风格上实现一种自我否定,而拙劣的作品则常常要依赖于与其他作品的相似性,依赖于一种具有替代性特征的一致性。146当人们谈论文化的时候,恰恰是在与文化作对。文化已经变成了一种很普遍的说法,已经被带进了行政领域,具有了图式化、索引和分类的涵义。很明显,这也是一种工业化,结果,依据这种文化概念,文化已经变成了归类活动。146-147在私人文化垄断下,“暴君使身体获得了自由,却把矛头指向了灵魂。统治者不再说:你必须像我那样思考,否则就割掉你的头;而是说:你可以自由思考,不用像我那样;你的生命,你的财产,你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是你的,不过,从这一天起,你在我们中间就变成一个陌生人了”。不遵从意味着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软弱无力,意味着“受雇于自己”。当外来的人被排除在外,他就很容易被认为是无能的人。149相比于自身而言,统治者总是很自然、很严厉地对他们施加道德压力,今天,受骗的大众甚至要比那些成功人士更容易受到成功神话的迷惑。他们始终固守着奴役他们的意识形态。149普通人更需要米老鼠,而不是悲剧性的嘉宝;更需要唐老鸭,而不是贝蒂·布普。149只有通过采用比较狡猾的方式,迎合人们对这种无用之物的需求,才能在总体上保证制度的和谐。尽管文化是民主的,文化把特权分配给了所有人,但是,鉴赏家和专家还是受到了人们的蔑视,因为他们总是显得很招摇,宣称自己比别人知道得更多。从意识形态的休战协议看,循规蹈矩的购买者和厚颜无耻的供应商都得到了实现。结果,同样的东西便被不断生产出来了。149-150.页脚.... .任何事物都无法保持原样;一切都得连续不断地运作下去,都得保持运动状态。因为只有机械生产和再生产的节奏取得全面的胜利,才能保证什么都不会改变,保证不合时宜的事物不会出现。150文化工业取得了双重胜利:它从外部祛除了真理,同时又在内部用谎言把真理重建起来。151资产阶级的纯粹艺术把自己实在化了,变成了一种与物质世界所发生的事件相对照的自由世界,它从一开始就排除了低层人民,以及存在于这些阶层之中的真实的普遍性,艺术从虚假普遍性的目标中得到了自由,它凭借这种自由而恪守诺言。对有些人来说,严肃艺术与自己无关,因为生活的艰辛和压抑是对严肃的嘲弄,如果他们的时间不全花在维持生产线正常运转的劳动上,他们就应该感到很高兴了。轻松艺术是自主性艺术的影子,是社会对严肃艺术所持有的恶意。正因为严肃艺术有了社会前提,所以它必然会逐渐衰落下去,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真相,反而造成了轻松艺术具有合法性的假象。151艺术和消遣这两种不可调和的文化因素都服务于同一个目标,都服从于同一套虚假程式:即所谓文化工业的总体性。所有文化工业都包含着重复的因素。文化工业独具特色的创新,不过是不断改进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而已,这并不是制度以外的事情。这充分说明,所有消费者的兴趣都是以技术而不是以内容为导向的,这些内容始终都在无休无止地重复着,不断地府烂掉,让人们半信半疑。152不过,文化工业还依然是保留着娱乐的成分。文化工业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通过娱乐确立起来的。152商业就是他们的意识形态。毫无疑问,文化工业的权力是建立在认同被制造出来的需求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地建立在对立的基础上,即使这种对立是彻底掌握权力与彻底丧失无力之间的对立。晚期资本主义的娱乐是劳动的延伸。人们追求它是为了从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养精蓄锐以便再次投入劳动。然而,与此同时,机械化在人的休闲和幸福方面也会产生巨大作用,它能够对消遣商品生产产生巨大的决定作用,于是,人们的经验就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劳动过程本身的残余影像。表面上的内容变成了褪了色的前景;而浸入其中的则是标准化操作的自动化过程。人们要想摆脱劳动过程中,在工厂或办公室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就必须在闲暇时间里不断接近它们。所有的消遣都在承受着这种无法医治的痛苦。快乐变成了厌烦,因为人们不需要作出任何努力,就可以快乐下去,他们只要按照老掉牙的程序严格操作下去就行了。不要指望观众能独立思考:产品规定了每一个反应,这种规定并不是通过自然结构,而是通过符号作出的,因为人们一旦进行了反思,这种结构就会瓦解掉。文化工业真是煞费了苦心,它将所有需要思考的逻辑联系都割断了。153于是,观念,连同悲剧和喜剧所要表现的东西,都已经被搞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154人们曾经一度把卡通片当成一种幻想,用来对抗理性主义。卡通片可以使那些残缺不全的东西获得新生,从而保证这些被重新注入生命的生物或事物受到公正的对待。今天,它们所要做的一切事情就是让技术理性彻底战胜真理。154只有电影里的人物遭受到暴力的侵犯,才能给人们带来享受,随后,这种享受便会转化成对观众施加的暴力,使他们的注意力不断分散掉。155那种“完全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和设备来满足大众审美消费的想法,正是构成经济制度的重要部分,而这种经济制度却从来不肯利用资源去消除饥饿。156文化工业不断在向消费者许诺,又不断在欺骗消费者。156面对所有光彩照人的名字和形象所吊起来的胃口,最终不过是对这个充满压抑的日常世界的赞颂罢了,而它正是人们想要竭力摆脱的世界。156文化工业没有得到升华;相反,它所带来的是压抑。它通过不断揭示欲望的肉体、淌着汗的胸脯或运动健将们裸露着的躯干,刺激了那些从未得到升华的早期性快感,长期以来,习惯性的剥夺已经把这种早期性快感还原成为受虐的假象。156.页脚.... .正因为每个影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人们便爱上了他们,他们从一开始也就变成了自己的复制品。157在对美进行机械复制的过程中,文化狂热不仅全心全意,而且有条有理地带来了对个性的偶像崇拜,它没有给无意识崇拜留出任何地盘,而后者曾经是构成美的基本要素。157笑声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权力的回声。而取乐则是一种很有疗效的沐浴疗法。快乐工业绝对不会不对此作出规定。它把笑声当成了施加在幸福上的欺骗工具。幸福的时刻是不会有笑声的;只有轻歌剧和电影才把性连同不断回响的笑声一并展现出来。157在虚假社会里,笑声是一种疾病,它不仅与幸福作对,而且还把幸福变成了毫无价值的总体性。嘲笑就是愚弄,根据柏格森的说法,笑声中的生活冲破了羁绊,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侵略性的野蛮生活,每当社会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总是首先进行自我确认,再去炫耀无所顾忌的自由。于是,咧着嘴大笑的观众就变成了对人性的滑稽模仿。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追求快乐的单子,准备为任何事情牺牲其他人的利益。和睦相处不过是一幅团结的漫画。这种虚假笑声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对最快乐的笑声的强制性模仿。157在文化工业中,愉快的否定代替了狂喜和苦行所发现的痛苦。158整个文化工业所作出的承诺就是要逃出日常的苦役,就像在卡通片里,黑暗中父亲拿着梯子去解救遭到绑架的女儿一样。然而,文化工业的天堂也同样是一种苦役。逃避和私奔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最后总归得回来。快乐本该帮助人们忘记屈从,然而它却使人们变得更加服服帖帖了。158-159欺骗不在于文化工业为人们提供了娱乐,而在于它彻底破坏了娱乐,因为这种意识形态般的陈词滥调里,文化工业使商业将这种娱乐吞噬掉了。对于人们的道德和品味来说,无拘无束的娱乐完全是一种“幼稚”的东西,不仅要对其进行限制,甚至要限制技术发展的可能性。159今天,文化与娱乐的结合不仅导致了文化的腐化,同时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娱乐知识化的结果。160娱乐变身成了一种理想,取代了更高级的东西,它通过一种比广告商贴出来的标语还要僵化的模式,彻底剥夺了大众,剥夺了这些更高级的东西。它从主观出发,对真理进行的内在约束,往往要比想象中的约束更容易受到外在力量的控制。160文化工业的地位越巩固,就越会统而化之地应付、生产和控制消费者的需求,甚至会将娱乐全部剥夺掉:这样一种文化进程势不可档。161然而,商业和娱乐之间原本就有的亲和性,却表明了娱乐的特殊意涵:即防范社会。快乐意味着点头称是。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与总体的社会进程隔离开来,需要使自己变得麻木不仁,需要无情地抛弃对所有作品,甚至是那些索然无味的作品的必要苛求,从而在作品的界线之内来反思整体。快乐意味着什么都不想,忘却一切忧伤。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孤立无助的状态。其次,快乐也是一种逃避,但并非如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对残酷现实的逃避,而是要逃避最后一丝反抗观念。娱乐所承诺的自由,不过是摆脱了思想与否定作用的自由。161公众愚蠢化的速度并不亚于他们智力增长的速度。162每个人都摆脱不掉自己,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婚礼与自己的婚礼是一样的,银幕上的幸运儿与公众也没有什么差别,但是,这种平等却意味着人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区别。162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化工业把人当成了类成员,当成了一种实在。今天,正因为每个都可以代替其他人,所以他才具有人的特性:他是可以相互转变的,是一个复制品。作为一个人,他完全是无价值和无意义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他丧失了相似性以后,才会发觉确实如此。163.页脚.... .社会的力量完全是按照合理性的方向发展的,所有人都必须成为工程师或管理者,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性因素,人们完全变成了社会为行使某种职能而不断加以培训或肯定的产物。163工业所关心的就是,所有人都是消费者和雇员,事实上,工业已经把整个人类,以至于每个人都变成了这种无所不包的公式。164在这个所有一切都带有公共色彩的社会里,社会和谐完美的抽象理想都已经变得过于具体了。164价值判断要么被当成了广告,要么变成空谈。164文化工业把自己造就成蛊惑权威的化身,造就成不容辩驳的既存秩序的先知。165作为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强化,如果需要的话,它会以嘲弄的姿态对待古老的梦想、祖先的理想和至深的感受。165任何能够自身重复的东西,都是健全的东西,自然循环和生产循环即是如此。166尽管生产技术、社会控制以及专业化取得了进步,尽管所有产业都在永无休止地运行着,然而文化工业为人们提供的食量却成了硬邦邦的石头。166每个人的自由在形式上都得到了保证,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堂而皇之地回答他到底在想些什么。相反,每个人从一开始就被禁闭在教堂、俱乐部、职业群体以及其他有关的组织系统之中,所有这些系统,构成了最敏感的社会控制工具。167今天,大众文化的道德水准已经像昨天的儿童读物那样廉价了。170人们只能意识到自己是一无所有的,只能认识到,只有失败才是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绝望的人们充斥着这个世界,因而社会也充满着喧嚣和吵闹。171只有每个人束手就擒,不再对幸福抱有任何希望,每个人才能像这个万能的社会一样,都充满着快乐和幸福。正是在他们的软弱中,社会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并赋予每个人以力量。人们只有逆来顺受,才能有所依靠。171-172今天,悲剧变成了个体与社会之间毫无意义的虚假同一性,社会的恐怖就在于,它在片刻之间上演了一出空洞的悲剧。权威一旦吞噬了人们的反抗能力,就会从孤立无援的人们身上获得整合的奇迹,永远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变得温文尔雅,而这正是法西斯主义的伎俩。172悲剧的消失意味着个性已经被祛除掉了。172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这不仅是因为生产方式已经被标准化。个人只有与普遍性完全达成一致,他才能得到容忍,才是没有问题的。虚假的个性就是流行。172个性不过是普遍性的权力为偶然发生的细节印上的标签,只有这样,它才能够接受这种权力。172自我的特性,就是由社会支配的垄断商品;它总是虚假地表现成自然的东西。173虚假个性是理解悲剧和消除悲剧影响的前提:由于个人已经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只是普遍化趋势会集的焦点,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整个或全部转化为普遍性。173个性化从来就没有实现过。以阶级形式存在的自我持存,使每个人都停留在类存在的单一层面上。173社会所依凭的每个人,都带上了社会的烙印:他们看似自由自在,实际上却是经济和社会机制的产品。173不过,个性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尽管它是以个性的名义发展起来的,其实,除了自己的特殊意图之外,个人已经没剩下什么东西了。173将廉价的东西偶像化,也就是将普通人英雄化。174广告可以形成最理想的流行品味,美也是在商品中形成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格拉底所说的“美是有用的”命题,今天终于实现了。174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没有目的的,因而也是以匿名的市场为基础的。175.页脚.... .唯心主义美学的原则就是无目的的目的性,从社会角度来说,它颠倒了资产阶级艺术所遵循的图式:即市场所声明的目的的无目的性。最后,为了满足娱乐和轻松的需要,目的也就接纳了无目的性。只要金钱是绝对的,那么艺术就应该是可以任意处置的,这样,文化商品的内在结构便发生了转换,并呈现出来。在竞争社会里,人们把艺术作品当成了有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有用是无所不包的,而无用却被抛在了一边。艺术作品已经完全把自己与需求等同起来,它以欺骗为手段,彻底剥夺了人们摆脱效用原则的可能性,使这一原则正式生效了。在文化商品中,所谓的使用价值已经为交换价值所替代;在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地方,到处充满着走马观花和确凿可靠的知识:沽名钓誉者取代了鉴赏家。消费变成了快乐工业的意识形态,而后者的生产机制却是他永远摆脱不掉的。176-177人们仅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有用的概念可以用来衡量一切,而不管它是不是模糊的。任何客体都不具有内在的价值;它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获得价值。艺术的使用价值,艺术的存在方式,都被当成了偶像;而偶像,或艺术作品的社会等级却变成了它的使用价值,变成了人们欣赏的唯一品质。177消费者发现,任何东西都不是高不可攀的。然而,他们也产生了怀疑,这些东西越是便宜,就越是空洞。179广告能够保证权力留在同样的人的手里,就像极权主义国家可以通过经济决定权,来控制各种事务的确立和运行一样。今天,广告是一种否定性原则,一种能够起到阻碍作用的机构:一切没有贴上广告标签的东西,都会在经济上受到人们的怀疑。181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就是,不断重复这些名词,让人们尽快熟悉它们,就像在自由市场里,如果每个人嘴边都经常挂着产品的品牌,产品就会销量大增一样。为词语注入特定的指涉,将它们盲目而又迅速地传播开来,这种做法完全可以把广告同极权口号联系起来。184-185无数的人在使用他们无法理解或运用的词语和表达,因为这些词语和表达能够引起他们的条件反射;从这种意义上说,词语就是商标,人们越是与词语所指涉的事物之间形成稳固的联系,也就越难以掌握它们的语言意义。185人类之间最亲密的反应都已经被彻底物化了,对他们自身来说,任何特殊的观念,现在都不过是一种极端抽象的概念:人格所能表示的,不过是呲呲牙、放放屁和煞煞气的自由。在文化工业中,广告已经取得了胜利:即便消费者已经看穿了它们,也不得不去购买和使用它们所推销的产品。186反犹主义要素:启蒙的界限启蒙和统治的联盟使人们对宗教的真理因素失去了意识,而保留下来的仅仅是一种宗教的物化形式。197社会和个体的教育为人们强化了人在客观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并使其不再与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相互发生交流。203一旦主体不能把从客体那里获得的东西归还给客体,那么它就会变得更加单薄,而不是更加丰富。主体在两个方向上丧失了反思能力:由于它不再反思客体,它也就无法再反思自身,它丧失掉了辨别力。213而社会普通成员通过加入到集体之中,消除了他们的偏执倾向,全心依附到客观化的,集体的,而且已经确定了的欺骗形式上去。正是由于他们在服从团体的过程中产生了恐惧和空虚,他们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并被赋予了一种几乎不可战胜的力量。221教化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越大,它就越把自己暴露为一种物化过程。文化完全变成了商品,并且像信息一样到处传播,它不再能够弥漫在需要它的个人之间。思想也很气短,仅仅限于对孤立事实的探索。概念之间的联系常常被作为无趣和无用之功而遭到拒绝。222最后,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一知半解变成了客观精神。222代替个人经验的是老生常谈,个人经验中的那种想象和活力变成了逆来顺受。通过惩罚,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都被灌输了指定的倾向。226逻辑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个人的冷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个人成了生产的障碍。227.页脚.... .从商业联盟的等级制度到官方政府的管理机构,都把人设定为有着工作能力的工人,而在私人领域里亦然如此,大众文化系统把人类仅存的一点内在欲望霸占住了,个人只能被强迫去消费那些分配给他们的东西。评选委员和超级明星被当成了自我和超我,而已经丢掉了最后一丝人格特征的大众,则更容易依据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模特形象来塑造自己,而不再通过内在压抑机制所形成的本能来塑造自己。228-229社会整体的经济走向,已经控制了人类的身心构造,并且使那些能够促使人们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人器官发生萎缩。229而对个人来说,在充满劳顿和忙碌地适应现实的过程中所贯穿着的非理性,则显得比理性更加有理性。229依靠物化过程,只有在大众束手就擒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存在的权力结构变成了铁的事实;物化过程已经变得如此严密,以至于一切能动性,或者甚至是对事物真实状态的单纯观念,都变成了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乌托邦,或一种离经叛道的宗派主义。230已经脱开羁绊的工业生产巨灵,并不能通过为个人提供各种满足来征服个人,只能通过去除他作为主体的性格来征服个人。而这正是工业化所有合理性的根源,而且它总是与疯狂纠缠在一起。231尽管欺骗不允许任何可以揭露它的真理存在,但真理仍旧在竭力反驳的过程中展现出一种否定力量;蒙蔽要想一劳永逸地驱除真理,就必须彻底剥夺掉思考的能力。掌握着自身并发挥着力量的启蒙本身,是有能力突破启蒙的界限的。233笔记与札记希特勒既违背精神,又与人类为敌。然而,还存在着一种与人类为敌的精神:它的特征就是聪明绝顶。236在美国,人的命运与经济命运之间根本没有区别。人也就是由他的财产、收入、地位和前途构成的。反映经济状况的外部特征与经济的内在本质在人的意识中完全是一码事。每个人的价值就是他挣了多少钱,而他能挣到的就是他所值的钱。他通过自身经济地位的变迁来确定自己是谁。238现存的唯物主义制度,以及自私自利的自我主义,往往都会与克制联系在一起,而非资产阶级充满幻想的目光却会从唯物主义出发,掠过既存的社会秩序,投向一个肥美甘甜的世界。真正的唯物主义彻底废除了禁欲主义,而真正的禁欲主义也彻底废除了唯物主义。古老的宗教史和学派史,如同现代的革命史和党派史一样,告诉我们生存的代价就是实实在在的入世过程,就是把观念转化为支配的过程。242不过,只有对毁灭的恐惧意识,才能创建一种与死者之间的恰当关系:我们之所以与他们融为了一体,是因为我们像他们一样,是同一个环境的牺牲品,是同一种极度绝望的希望的牺牲品。244只有在死亡中,人们才会弄清楚自己的绝望所在:对自身不再有任何回忆。245人们不可能在驱除恐怖的同时,挽留住文明。246理论的要素是自由,而理论的主题却是压迫。248真理只有一种表达方式,这就是思想对不公的否定。248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更像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强制性祈祷,而不是救赎。分类是认识的条件,而非认识本身;反之,认识祛除了分类。249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有什么变化了。任何事件总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的。不过,在某些时代,特别是现时代,如果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天堂就会裂开个口子,向那些已经丧失了自己的人们喷出大火。249-250现代沟通媒介可以产生隔离的效果;这一点并非仅限于精神领域。251进步则把人们完全支解了。251.页脚.... .正是因为沟通把人们隔离了起来,所以才确立了人们之间的相似性。252而分工的代价是人类社会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的丧失。253理性的狡诈在于,它把人变成了越来越野蛮的动物,而没有确立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同一性。253监狱就是资产阶级劳动世界的终极形式;人们对自己可“欲”不可求的一切都充满了憎恨,这种憎恨把监狱形象塑造成了这个世界的象征。脆弱而又迟钝的个体,必须去忍受生活的秩序,其间,他发觉自己根本没有爱的情感,只有一种发泄在自己身上的内倾的暴力。尽管罪犯极其重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捍卫,但他的人格实际上却显得脆弱不堪;而对惯犯来说,他完全算得上是一个不健全的人。257犯罪行为的共同特征就是心胸狭窄,自私自利,而且具有强大的破坏力。257正如托克维尔所认为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猛烈打击着人的灵魂,而专制政体的打击对象不过是人的身体;因此,资产阶级制度所施行的各种刑罚,也对人的灵魂实施了打击。258-259以前,囚犯是被外部力量隔绝起来的,而今天,这种隔绝却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的肉体和灵魂。259-260记忆的丧失正是科学的先验条件。一切物化过程就是遗忘过程。262统治阶级越是依赖于其他人的劳动,就越发蔑视劳动。263对身体的爱憎,影响到了一切现代文化。身体在被作为卑贱的东西而遭到叱责和拒斥的同时,又作为禁止的、对象化的和异化的东西而受到了追求。264对明星的崇拜具有一种固有的社会机制,它可以把各行各业比较突出的人士夷平到同一水平。268当然,学说必须具有一般性、自明性、普遍性和必然性。270逻辑总是为进步和反动服务的,或者在根本上是为现实服务的。273那些违背了自己的年轻时的愿望而屈尊于这个世界的人,最终似乎遭到了未老先衰的惩罚。274-275男人施加在女人身上的分工,使女人一钱不值。女人变成了生物机能和自然图像的具体体现,成为了名声的奴隶,而后者恰恰构成了西方文明的主题。282在这个理性的地球上,已经不再需要审美的反思了。非妖魔化成为了人类的一个典型特征。支配不再需要神秘的图像了;它只要以大规模工业为基础,就可以生产出这些图像,并把它们作为赢得大众的更可靠的手段。286-287文化工业也像科学一样,在各种事实中寻找着严格的标准。287在这个顽固强硬的世界里,一切艺术、思想和否定性因素都已销声匿迹,任何矛盾也都已荡然无存。289在这个摆脱了幻想的世界上,人们丧失了反思能力,再次变成了最聪明的动物,并忙着去奴役宇宙间的其他事物。289任何事物都似乎要仰仗社会,就连那些最精确的思想也必须紧紧维系着占据支配地位的社会取向,否则,它就会堕落成一种古怪的念头。290宣传把语言变成了一副工具,一种手段和一台机器。当人们处于社会不公之中的时候,宣传便开动机器,让人们不停地运转,以此来稳定人们的信念。291宣传操纵着人们;当它嘴里叫着自由的时候,却与自己发生了矛盾。欺骗和宣传形影不离。291宣传是与人类为敌的。291这并不是对地狱般的现实的揭露,而是一种虚假的挑战,它似乎真的要砸烂这个不可信赖的现实。今天,如果所有人都能够做到言负其责的话,那么我们既无法把这个责任托付给“大众”.页脚.... .,也无法托付给那些(软弱无能的)个人,这种责任只能被托付在一个假想的证人身上,而且我们还生怕他与我们一同消亡。292——完毕.页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