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报告

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报告

ID:27821947

大小:3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6

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报告_第1页
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报告_第2页
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报告_第3页
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报告_第4页
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大学法学院2010级在职法律硕士行政法学作业中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化研究授课老师:王俊峰教授学生:宋伟学号:1047541100672011年10月12日.---中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化研究【内容摘要】从现代行政问责的发展和内涵,可以看出行政问责制是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应有制度。中国行政问责制的确立属于“倒逼型”建设,因而存在诸如政策化而非法律化、立法层次低、效力低等先天不足。提高行政问责制的立法层次、加大监督力度等措施是中国行政问责制度法律化的正确之选。关键词:行政问责现状法律化路径选择一、行政问责的渊源及内涵(一)行政问责的渊源问责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被意识到了,从我国古代的一些

2、书籍和事例便可以了解它的发展渊源。《孟子·公孙丑下》曾经讲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者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者去。”《荀子·天论》中也提到:“政令不明,举措不时,本事不理,夫是之谓人妖。”《人民日报》2004年4月5日报道,明代长城其所用的砖是由长江中下游的150多个府、县烧制,其每一块砖的侧面刻着铭文,除时间、府县外,还有四个人的名字:监造官、烧窑官、制砖人、提调官。从这些人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另外的含义:责任到人,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现代意义上的行政问责一些学者认为是以“非典”为标志,其实在1989.---年,我国党和政府就对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特

3、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就对问责做出了相关规定。1998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也提出了若干问责情形,并根据情况的不同,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比照所给予的党纪处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及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我国香港特区为了加强官员的责任意识,改变当时特区政府官员“不作为”、“少作为”的消极心态,“2002年6月2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经过两日的辩论,以36票赞成、21票反对通过了支持政府提出的高官问责制的议案,并于2002年7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政府大规模实施行政问责开始于2003年“非典”后,由于防止“非典”不力,卫生部长、北京市长相

4、继被问责,这在政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曾一度被认为“开了中国官员问责之先河”。紧随其后一系列的政府问责办法出台,2003年8月的《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是我国国内首部政府行政问责办法;2004年1月的《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试行办法》;2004年7月《重庆市政府各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等的出台,对政府行政问责做了相关规定。2009年3月的《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则更详细、具体的规定了问责的内容、方式、程序等措施。这些规定强化了政府人员的责任意识,也为行政问责柔性机制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行政问责的内涵.---在学术界对行政问责的定义大家都只是按照

5、各自的观点进行阐述、解释,就其定义有以下几种观点:最早对“行政问责”明确界定的是美国著名学者杰·M谢菲尔茨,他在1985年主编的《公共行政实用词典》中提出了“行政问责”(Adminis-trationAccountability)的定义解释:“由法律或组织授权的高官,必须对其组织职位范围内的行为或其社会范围内的行为接受质问、承担责任”。罗美泽克在《公共行政与政策国际百科全书》中认为,公共行政问责内容及实现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法律问责、政治问责、等级(管理)问责和职业(道德)问责。谢尚果,马新新在《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思考》中认为:行政问责是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

6、法定职责,以致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秩序、工作效率,或损害社会利益、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行为,问责主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予以质疑并追究责任的制度。张芳山在《关于行政问责法制化的几点思考》中认为:行政问责是指对政府的不合理、不合法或不当行为及其后果追究责任的行为。行政问责就是审查、追究政府部门和个人行政后果造成的责任。宋涛在《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中认为:行政问责是指行政人员有义务与其工作职责有关的工作绩效及社会效果接受责任授权人的质询并承担相应的处理结果。徐元善,楚德江在《绩效问责:行政问责制的新发展》中认为:行政问责是指社会主体(包括政府)依据

7、法定程序和条件追究行政组织及其公务人员公共责任的过程。.---上述对行政问责的理论界定各不相同,存在很大差异性和模糊性,对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内容、问责方式等都不一致,实践中也很难统一,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因此,对行政问责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实践的需要,是完善行政问责的基本前提和理论基点。(三)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对于行政问责制,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就其含义有以下几种观点:刘厚金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中提出了:行政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