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

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

ID:27828327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6

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_第1页
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_第2页
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_第3页
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_第4页
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嵊泗县法制办陆伟“涉法涉诉”案件是在党中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思想下出现的新名词。它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群体上访、反复上访、越级进京上访、缠访等案件激增,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所以,如何建立处理涉法涉诉上访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及时处理好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维护社会稳定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特点  (一)重复

2、访、越级访突出。例如,在法院审理中,此类案件占总数的5%左右,有的案件审结后从来没有到法院申诉,当事人直接进京上访,也有个别案件已经通过处理,当事人无理取闹纠缠党委、政府和法院。  (二)信访问题涉及广泛。集中反映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问题,有的涉及县、乡政府的问题,也有涉及案件实体处理和诉讼程序、案件执行、办案效率、审判作风以及法院廉洁文明、态度、方法等问题。  (三)信访行为方式多样化。信访人一般选择在召开“两会”.---期间,领导检查工作等时机,往往采取打横幅、竖标语、呼口号、闯会场、下跪、拦车、堵门、堵路,有的身穿

3、“冤”字白衣喊冤纠缠,有的闹机关干扰办公等方式,企图造成影响,蓄意将群众信访当成要挟政府的一种手段,引起政府的重视。  (四)重点信访案件处理难度大。有的被申请人无执行能力,无法实现申请人的信访目的,有的案件证据瑕疵多,很难进行纠错,增加了案件处理难度。  二、涉法涉诉信访的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变化和利益矛盾突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矛盾除市场规律和行政手段调整外,主要还是法律手段进行调整。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文化日益繁荣,人们经济文化

4、生活的活跃,而矛盾纠纷也成倍增加,利益冲突趋向激烈,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期,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企改、破产、产权转让、职工安置、养老、保险、征地拆迁、土地调整等问题。.---  (二)干部司法为民意识不强。例如,在审判实践中,少数案件实体和程度上不同程序存在裁判不公的问题,对事实证据的审查认定和适用法律缺乏准确性,案件质量存在瑕疵还比较多,审判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实、文明办案欠缺、办案效率低引发信访。有的案件久诉不立,久审不结,久拖不决,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少数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特权思想严重,缺乏公仆意识,重判轻信访,重结案轻效果,

5、不愿做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没有正确处理好裁判与调处,坐堂办案与巡回办案的关系,一味强调当庭宣判率,重判轻调,缺乏完善的调解机制,丢掉了传统的巡回办案优良作风,执法不廉。在办案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吃喝当事人,甚至出现办冤、假、错案。  (三)信访机制不完善。党委、政府信访处理机制不力,过分强调“花钱买平安”,对无理缠访的当事人不敢依法处理,一味迁就妥协,力求少生事端。有的信访部门对信访者的理由、能力以及案件事实缺乏甄别,盲目地简单批转,随意表态,造成当事人紧扣领导的表态而纠缠不休。刑、民、行三大诉讼法申诉没

6、有次数限制,当事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诉而多次再审,对稳定社会和维护司法权威极为不利,司法公信力下降,易使当事人产生始终都有申诉改判机会的念头,不肯息诉罢访,客观上造成了信访不止的局面。  (四)办案经费受制约。《宪法》和《法院组织法》确定了人民法院的地位,人民法院依据《宪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由于受地方行政限制,受同级人大的监督,人民法院的人、财、物由地方政府负责保障。如法院审判力量有限,不能及时补充。经费困难不能保障办案的需要,许多申诉案件不能及时组织外出调查,案件不能及时结案,一拖再拖,引发当事人多次信访。  .---(五)当事人

7、文化素质低下。在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当事人诉讼能力低。特别是基层法院面临的绝大部分当事人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对法院审判方式的改革不理解,当事人缺乏证据意识、缺乏正确的诉讼理念,对诉讼风险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看待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差异,片面地将败诉责任和无法执行的责任归咎于法院。有的当事人向法院提出不实际的要求,达不到就信访,给法院信访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谁举张、谁举证,举证不能则承担败诉责任不适应。有的信访当事人不听办案人员的法律宣传和劝阻,一意孤行,不是通过正当的渠道

8、依法反映,而是有意将某一实事向多个部门以传单式散发,对法院或者法官进行攻击报复,以达到个人某种目的。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涉法上访案件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消除各种不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