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豫剧翻译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豫剧翻译研究

ID:27884197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豫剧翻译研究_第1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豫剧翻译研究_第2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豫剧翻译研究_第3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豫剧翻译研究_第4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豫剧翻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豫剧翻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豫剧翻译研究一、引言豫剧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形式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花木兰》的唱段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高度的审美感受,时而少女情怀,时而浑厚刚健,洒脱豪放,显示出阵前将军的威风。接受理论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豫剧翻译强调舞台的表演效果取决于观众的理解和接受,其与接受美学有着共通之处。本文试图将接受美学理论引入到豫剧翻译中来,通过对《花木兰》的两种译文分析,力求探讨豫剧翻译中使用接受美学的方法和策略。二、理论背景1.理论介绍。接受美学,也叫接受理论,是由德国文艺学教授姚斯在1967年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该

2、理论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首先,读者应具有期待视野,即读者阅读之前已经有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也就是对作品意义的期待。并以自己的期待视野去接受并理解文本的意义。其次,读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与期待视野的程度相关。理解者的视野和被理解对象的视野互相结合,相互交融,达到一种视野融合。接受理论运用于各个文艺领域,文本和读者的范围也在扩大。文本不仅创造于文学作品的读者,而且还有艺术的欣赏者,戏曲观众也包含其中。1.研究现状。接受美学传入中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其作为一种新的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接受美学所产生的文学、美学研究的新思

3、路、新方法,是一直为人所关注的。论文中对豫剧及《花木兰》译本的研宄较少,而涉及到接受美学的文章也寥寥无几。因此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花木兰》选段中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别从韵律、修辞等方面分析译文,使译本更好地表达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为更多读者所接受,以达到视野融合的效果。2.豫剧《花木兰》介绍。豫剧又叫河南梆子,属于板腔体声腔体系,豫剧唱词语言在运用上表现出气势恢宏、说唱结合、句式灵活的的艺术特点。《花木兰》是豫剧常派的最富有代表性的剧目之一,其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是豫剧中广为人知的唱段,它的唱腔优美,抒情丰富,音域适中,易说易唱,唱词的性格化特点彰显了巾帼不

4、让须眉的英勇气概。本文选取《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对其两种译本进行分析。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她英勇奋战,女扮男装联盟替父从军,忠孝节义,为国尽忠。选段唱词中诸如”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等突出地表现了她耿直开朗、自信自强的性格。三、接受美学视角下《花木兰》两种译本分析传统戏曲历来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戏剧的重要元素。豫剧唱词的翻译就是为了让外国观众充分感悟豫剧的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包含作品本身和读者的赋予。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应该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审美和接受,使译文受众的期待视野与译文融合,从而实现译文的接受美。在原作者

5、、译者与译文受众的视野融合,作品与受众距离得以拉近的情况下,作者深入探讨了豫剧唱词的翻译策略。1.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豫剧能够成为最大的地方剧种且家喻户晓,响彻海外,主要原因就是其通俗的唱词。翻译中,为了达到受众的接受和视野融合,译者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保留原文特有的通俗性。例如:“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这句唱词通俗易懂,翻译中应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保留其通俗性。译文一:Liuyousayingis,unreasonableWhosaidwomen,donothing.译文二:MrLinwhatyou’vesaid,don'tmakesenseWhosaidw

6、omen,enjoyidlelife.译文一先直译后意译,译文二先意译后直译,两者各有特色,英译本通俗易懂符合受众的期待视野。1.省略与修辞相结合。豫剧唱词的一大亮点就是丰富多彩的语言,表现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期待视野,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中的修辞,或结合省略的方法,达到原作者、译者和译文受众的视野融合,使得文本与受众渐近,从而使受众更易理解和感受豫剧唱词的语言魅力。例如:“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来种地,夜晚来纺棉。”这句唱词对仗工整,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译文一:Menfightinginborde

7、r,womenspinningathome.Farmingbyday,spinningatnight.译文二:Menjoinarmy,fightinginthefront,womenweaveinthehomeland.Cultivatingintheday,spinningatnight.译文一巧妙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并采用了省略的方法增强了受众的可接受度。译文二采用直译的方式用词较为高级,对拉近文本与受众的距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译文一相对达到了接受美学的效果。1.相同或相近的韵脚相结合。若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