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

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

ID:27884283

大小:35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6

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_第1页
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_第2页
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_第3页
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_第4页
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数学月刊七月号创难度之最的198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编者说明1984年,是中国高考改革有创意的一年。就在这一年,数学命题组提出了高考“出活题,考基础,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命题基本上是“模仿命题”,模仿课本上的例习题,模仿教参上的参考题,考场上出现了“解题有套”的现象,高校传出了“高分低能”的说法。1984年的数学试卷,创造了大批新题,即所谓活题。广大考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新题或活题,感到非常之难。当年,北京市的分数,人均只有17分,创下了新中国成

2、立以来,数学高考难度之“最”。(这份试题共八道大题,满分120分第九题是附加题,满分10分,不计入总分)一.(本题满分15分)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选对的得3分;不选,选错或多选得负1分1.数集X={(2n+1)π,n是整数}与数集Y={(4k1)π,k是整数}之间的关系是(C)(A)XY(B)XY(C)X=Y(D)X≠Y2.如果圆x2+y2+Gx+Ey+F=0与x轴相切于原点,那么(C)(A)F=0,G≠0,E≠0.(B)E=0,F=0,G≠0.(C)G=0,F=0,E≠0.(D)G=0,E=0,F≠0.3.如果n

3、是正整数,那么的值(B)(A)一定是零(B)一定是偶数(C)是整数但不一定是偶数(D)不一定是整数4.大于的充分条件是(A)(A)(B)(C)(D)5.如果θ是第二象限角,且满足那么(B)(A)是第一象限角(B)是第三象限角(C)可能是第一象限角,也可能是第三象限角(D)是第二象限角编者说明数学试题选择题,同上一年,即1983年一样多,也是5道小题,但考生感到比上年难得多。有的考生拿到第1小题就不能动笔。首先是因为1984年对选择题的考题要求很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提出“得负分”的评分要求。第二是选择题的设计,命题人

4、第一次考虑到选择题“淘汰法”解题方法。比如第1小题,排除3个错误答案比选择1个正确答案要迅速得多。可是,在刚刚出现选择题(1983年第一次用选择题)的考场上,考生几乎没有这种解题思想。许多交白卷的考生,首先就被第1题挡住了“去路”。二.(本题满分24分)本题共6小题,每一个小题满分4分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1.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2与4的矩形,求圆柱的体积专业技术参考资料WORD格式整理答:2.函数在什么区间上是增函数?答:x<-2.3.求方程的解集答:4.求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答:-205.求的值答:06.要排

5、一张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只要求写出式子,不必计算)答: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二大题,含6个小题,比1983年的2个小题多出了4个,从而使整个试卷的题量比1983年多出了3道。题目很活,题量又大,多数考生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解答,这也是1984年数学得分很低的原因之一。三.(本题满分12分)本题只要求画出图形1.设画出函数y=H(x-1)的图象2.画出极坐标方程的曲线解(1)(2)专业技术参考资料WORD格式整理1.2.解: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三大

6、题,是1983年第二大题的发展。虽然仍为作图题,但比1983年的考题难得多。1983年的题设式子是简单式子,看式便可作图;而1984年的题设式子是“复杂式子”,需要首先将式子变形化简,从而增加了试题难度。四.(本题满分12分)已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求证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证:设三个平面为α,β,γ,且从而c与b或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1.若c与b交于一点,设,∴所以,b,c交于一点(即P点)2.若c∥b,则由所以,b,c互相平行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四大题,考查立体几何内容。题目从表面看去,似乎不难。然

7、而,由于命题人故意没有给“题图”,使得广大考生不知如何画图,从而陷入困境。专业技术参考资料WORD格式整理五.(本题满分14分)设c,d,x为实数,c≠0,x为未知数讨论方程在什么情况下有解有解时求出它的解解:原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是:由条件(4)知,所以再由c≠0,可得又由及x>0,知,即条件(2)包含在条件(1)及(4)中再由条件(3)及,知因此,原条件可简化为以下的等价条件组:由条件(1)(6)知这个不等式仅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成立:①c>0,1-d>0,即c>0,d<1;②c<0,1-d<0,即c<0,d>1.再由

8、条件(1)(5)及(6)可知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五题,考查对数函数。具体考查对数方程的有解条件。然而设计“创新到了对数底数”,使得一直看惯了“底数只为单一字母”的考生不知所云。从而,当c>0,d<1且时,或者当c<0,d>1且时,原方程有解,它的解是六.(本题满分16分)1.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虚数根z1,z2.再设z1,z2在复平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