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

浅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

ID:27917920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_第1页
浅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_第2页
浅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_第3页
浅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那么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课题教学目的。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有效学习课堂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内,如何取得最大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要有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式。一.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学习的内在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激发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设计内容生活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最直观的体现之一就是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开发活化的课堂教育资源,将生活融入课程内容,可以焕发课堂教学的新生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最生动、最直观、最具体的呈现出来。1.操作方式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分析,设计富有挑战性、探索性及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

3、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交流和整理。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对进行交流的学习小组要进行合理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一.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知识在课堂中传授,能力在课堂中形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努力探索着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学生自学,既是主动学习的表现,也是主动学习的开始。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像“这篇课文有点难,看谁能自己读懂,说出文章的内容。”“看谁能在读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

4、题和看法”等。2.根据学情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需要在课上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的重难点、进度,而不是无视学生实际,“照教案行事”。这样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价值并感受成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一.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素质提高服务,评价标准应以此为本原,建立一套能使教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策略,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5、新课标的施行。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评价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师更多的关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质疑求知的欲望得到有效释放,他们就会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的效能自然大大提高。2.根据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情况评价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和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因此,课堂性评价以发展的目光来观察主体发展,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主题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

6、,达到促进发展和改进教学的目的。3.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观,变革评价方式,实现评价多样化。如语文学科教学时,我们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通过优美的文辞,让学生审视高远素雅的画面,产生对自然美、风光美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壮美而喜悦的感情。例如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评选班级“朗读之星”、“课外阅读之星”、“文明之星”,培养学生单项特长,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此成果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省级立项课题《大班额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GSG465(作者单位:甘肃庄浪县水洛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