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架车使用技术要求

拱架车使用技术要求

ID:27933183

大小:6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拱架车使用技术要求_第1页
拱架车使用技术要求_第2页
拱架车使用技术要求_第3页
拱架车使用技术要求_第4页
拱架车使用技术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拱架车使用技术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拱架车使用学习记录时间:月日(共计课时)地点:驻地主持:主讲:学习内容要点明洞施工拱架车的安装及使用:1、施工限界的申报,建筑限界的计算2、拱架车的安装;3、拱架车的使用学习签名拱架车使用技术要求一、施工限界:1、既有线施工临时缩小限界的申报制度既有线施工需要临时缩小限界的,协助设备管理单位提前30天按《施工缩小限界申请表》(附表)格式要求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施工。施工组织中附施工限界审批表,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批复要求办理。2、进行桥隧维修时,施工机械和脚手架等均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限界计算:⑴直线限界:①单线直线基本建

2、筑限界半宽为2440mm;②单线直线基本建筑限界高度为5500mm;⑵曲线限界计算:曲线上为按规定在直线限界基础上加宽后的限界,加宽值计算公式:曲线内侧加宽Wl=40500/R+H•h/1500曲线外侧加宽W2=44000/R式中R为曲线半径,单位取m;H为计算点自轨面算起的高度,一般只计算轨面起3米范围内高度,单位取mm;h为外轨超高,单位取mm;计算结果单位为mm。则,曲线内侧限界为(2440+Wl)mm,曲线外侧限界为(2440+W2)mm;二、拱架车安装1、由于承力索及其它带电体与防电板的距离(空气间隔)不得小T300mm,

3、因此在施工之前接触网降网时,应要求供电部门将承力索降到距离轨面5750mm的高度。2、铺设走行轨:在已浇注好的第一段明洞边墙之间,按边墙顶标高设计要求,根据走行装置、立柱及上、下纵梁高度,计算并铺设走行轨(铺50kg/m旧轨);一般走行轨轨面不得超过基本轨面,并不低于基本轨面5cm。以1.0m的间距对称搭设枕木垛,枕木垛高于走行轨度约0.5m左右,每根立柱下必须设一座枕木垛。3、联系要点、断电、封闭线路、设好防护,在接触网工的配合下组装车体。4、安装下纵梁及走行装置,下纵梁用枕木垫平,并检查两纵梁位置、限界。5、安装接地线6、依次安

4、装立柱,立柱与衬砌间隙5cm,在柱与边墙之间塞以木楔,用预埋在边墙中的铁丝将立柱捆牢,随即安装水平杆与斜杆。。7、安装上纵梁。8、在停电时间组装拱架、纵向连接杆及悬挂防电板。9、拱顶采用木模,安装时从拱脚向拱顶安装,在木模顶铺设塑料板,塑料板上设置镀锌,最大限度减小跨步电压;拱模表面涂脱模剂。由下至上铺设铁皮时,注意活动框架与边墙搭接部分不要钉死。10、安装防护栏栅与堵头板。11、钢拱架架设后,检查限界,满足限界后方可开通线路。定期对钢拱架稳固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2、在接触网工的配合下,落拱、移动拱架车到下一施工段进行

5、作业。13、拱架车解体:在接触网工的配合下,就地解体。杆件编号堆码在线路线界以外。拆除走行轨、短枕。清筛道床清理侧沟恢复正常速度运行。14、气侯恶劣(六级以上强风、大雨、雷电、大雪、浓雾)及夜间无足够照明时严禁进行拱架车安装移动拆除作业。15、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检验合格的防护用品。三、拱架车使用1、在电化区段上使用多功能防电拱架(包括组装和拆除),必须遵守《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和部、局有关施工安全的规定。2、在行车线上安装、拆除及靠近接触网的部件检修时,接触网必须停电,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施工封锁手续。升、降、移动多

6、功能防电拱架,必须在“停电天窗”时间内进行。3、在安装车体下部时应及时接地,接地前先将行车线钢轨接地部位油垢除尽,用砂纸打磨,使接地线夹与钢轨紧密连接,不得有断脱损伤,工地负责人对接地工作要亲自督促检查,并指定专人负责安装检查,并保证其时刻连接牢固。若因接地不良发生安全事故则由工地负责人及所指定的专人共同负责。4、在任何情况下,至少保留两根接地线。若有接地线丢失或损伤,应及时购置备齐。5、防电板搬运、拆卸和存放期间注意保护,不得有裂损及表面划伤深度大于0.3mm时禁止使用,应及时更换。表面划伤深度轻微,小于0.3mm时,应在防电板上

7、涂以耐高压绝缘防电层后方可使用。6、防电板在每次安装前,表面应清洗干净。油污用汽油清净,其它污垢用水或丙酮清洗,晾干以后,需在防电板两面涂以特制的耐高压的绝缘防护层,绝缘防护层的有效期为二年,期满后应再涂一次。7、技术人员,安全人员定期检查使用防电拱架车的相关数据。并将安装调试后拱架车限界图报技术科。8、施工时要按照《多功能防电拱架使用说明书》作业,严禁违章蛮干9、施工时作业人员按规定使用劳保用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