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0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分析

y0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分析

ID:27937429

大小:67.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07

y0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分析_第1页
y0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分析_第2页
y0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分析_第3页
y0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分析_第4页
y0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y0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分析常修泽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6期内容:.---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分析常修泽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6期内容:.---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分析常修泽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6期内容:.---常修泽,194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北京市)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内容提要】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的国有经济在产业布局、企业布局、地区布局和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错位,亟待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其核心是有进有退,有

2、所为有所不为;二是与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做好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四是调整中西部地区国有经济的布局;五是要处理好政府行为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国有经济布局问题,也有微观层面的企业制度问题,既有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技术创新问题,也有企业外部的平等竞争环境问题。在上述诸多问题中,宏观层面的布局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指

3、导方针,强调指出:“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如果在实践中确能大规模实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并切实推进制度创新,那么,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有望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拟结合近几年改革的实践,着重对这一战略问题展开分析。  一、中国国有经济的形成及“布局错位”  所谓国有经济的布局,是指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行业、地区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层面的分布及其所形成的格局。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前苏联,还是英法等发达国家,其国有经济均有自己的形成轨迹。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形成过程

4、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除新中国成立前某些革命根据地延续下来的极少量公有经济外,我国国有经济的来源,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没收官僚资本转化而来。据统计,解放前夕,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的66%左右,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没收官僚资本是伴随人民解放战争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工作进一步展开。据统计,截止1949年底,国家没收属于官僚资本的工业企业达2858个,拥有产业工人75万人。官僚资本被没收后,变成了当时我国国有经济的主要部分。  2.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

5、制而来。50年代,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即公私合营)来进行“改造”。先是在单个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发展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实行公私合营过程中,国家对资本所有者采取“赎买”的政策,即资本所有者把生产资料交给国家,国家核定股金,据此付给股东利息。赎买的定息年息为5%。据统计,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共有11.2万户、私营商业有40万户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到1966年,随着定息取消,上述数十万户公私合营企业转化为国有企业。(注:参见,《从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到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

6、济制度》,载曾培炎主编:《新中国成立50年(1949~1999)》,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2页。)在这场“改造”过程中,几乎把民族资本经营的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改制转化为“国有企业”(当时称“国营企业”)。由此,开了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失当之先河。  3.在“左”的路线时期由集体经济“升级”、过渡而来。在1958年“大跃进”和60年代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曾将一批集体企业(包括合作工厂、合作商店以及城市街办企业等)强行“升级”为国有企业。后来在纠“左”过程中,虽然将其中一部分退了回去,但在一些地区、一些

7、领域并未“退够”,一直延续下来。更严重的是,一方面没有“退够”,另一方面,各地又兴办诸多“五小”企业。这是继50年代“公私合营”.---后国有经济布局失当的“第二次浪潮”。  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投资新建的国有企业。从5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创建了一大批国有工业企业(例如,“一五”计划时期新建的几百个大中型项目,60年代的“三线”建设项目,70年代的引进项目等等)。应当说,国家新建的大多数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这点与上述两类不同,但存在着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决策失误等问题。(注:有关四个来源的详细分析,参见:《资产重组:中

8、国企业兼并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23页。)  对我国国有经济上述布局的形成,需要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审视。要看到,我国的国有经济是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一格局的形成对推进当时的工业化建设,对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发挥了历史作用的,不应采取“否定一切”的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