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某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

浅议某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

ID:27937828

大小:82.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浅议某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_第1页
浅议某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_第2页
浅议某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_第3页
浅议某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_第4页
浅议某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某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某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摘要]本文根据某金矿的地质背景和环境以及矿化特征分析该地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找矿提供基础资料。[关键字]地质找矿特征控矿因素[中图分类号]P577[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5-51-21该区域地质背景作业区位于西部某地多金属成矿带,金矿床及各种多金属矿化点的分布大致呈近NWW向,构成百余公里长的成矿带,东西长400Km左右,南北宽50_90Km,在该区域已发现并作业一个大型金矿,以及发现一批金矿(化)点和1:20万化探金异常。2成矿地质环境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而且分布范围较广,主

2、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且具有多旋迴、多期次特征。出露面积约700Km2。形成时间以印支-燕山期为主;岩性以中-酸性花岗岩为主,次为基性岩,中酸性岩呈巨大岩基产出,基性岩以岩株为主。其中中川岩体和某岩体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中川岩体北东侧外接触带产有金矿田,南侧外接触带产有金矿田,地质图如见图1所示。测区为一整体北倾的单斜构造,受断裂影响层间褶曲发育。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见到的断裂构造有大致有四组,即近EW断裂、NE断裂、丽断裂、近SN向断裂,以较早期的近EW、NE向断裂和较晚期NW、近SN向断裂组成的断裂构造格局,将区内地层切割成“菱形状”。各组断裂发育

3、期次从早到晚的排列可能应为NE组断裂、EW组断裂、丽组断裂、近SN组断裂。3矿化特征3.1矿带及矿体特征某金矿已发现金矿化带4条,圈出金矿体二十几条。其中IV矿带为矿区内规模最大的矿体,矿体空间变化总趋势是矿体地表由东至西矿体出露宽度由宽变窄,在1号勘探线处为膨大部位;由浅部至深部,矿体出现分叉,厚度由厚变薄,但品位变化不大。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二者接触面上常有一层1〜2m厚的黑色断层泥分布。赋矿岩石为含炭板岩夹薄层砂岩,顶底板围岩为含炭板岩。矿体形态呈似层状,矿石为碎裂结构,角砾状构造,蚀变类型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絹云母化。III矿带位于I

4、矿带南350m处,赋存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脉的接触带中,受接触带控制。地表由BT3控制,矿体长80m,厚度0.78m,Au品位93.34X10_6,产状200Z700。矿体赋矿岩石为含炭板岩夹细石英脉组成,石英脉呈网脉状或团块状,顶板围岩为石英闪长岩脉,与矿体呈断层接触,底板为含炭板岩,与矿体呈突变关系。矿石类型属以石英脉型为主、蚀变岩型次之,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II矿带分布于测区西部某带,矿体赋存于某组第五岩性段第五岩性层(Plsl5_5)中,受构造破碎带控制。长160m,矿体厚3.64m,金平均品位0.98X10-6;矿

5、体总体产状200X150。赋矿岩石为含炭板岩夹薄层砂岩,顶板围岩为含炭板岩,底板为石英砂岩。矿石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矿体形态呈似层状,矿石为碎裂结构,角砾状构造,蚀变类型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I矿带位于IV矿带西北600m处,矿体赋存于某组第五岩性段第五岩性层(Plsl5-5)中,受层间断裂带F19控制。长160m,矿体厚2.24m,金平均品位2.00X10_6,矿体赋矿岩石为含炭板岩夹薄层砂岩,顶板围岩为含炭板岩,底板为石英砂岩。矿石类型属构造角砾蚀变岩型,矿体形态呈似层状,矿石为碎裂结构,角砾状构造,蚀变类型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

6、、硅化、绢云母化。3.2矿石特征矿石自然类型简单,以蚀变岩型金矿石为主,次为石英脉型金矿石。3.2.1矿物成分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有绿泥石、绿帘石等。自然金矿物呈金黄色,以角砾状、板片状为主,次为枝叉状,浑圆状、叶片状、毛丝状。粒径0.005〜0125mm,平均0.23mm,其中小于0.037mm的微细粒金占71%。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占46.38%、粒间金占43.00%、包裹金占仅10.62%。裂隙金、粒间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裂隙及粒间,包裹金则多被褐铁矿、黄铜矿及脉石英包裹。3.2.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具

7、自形、半自形和他形不等粒粒状结构,交代、穿插、溶蚀、包含及碎裂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不均匀浸染状、细脉状、团块状、角砑、状构造,氧化矿石常见土状构造、蜂窝状构造。3.3成矿期及矿化阶段矿区I、II、IV矿带与III矿带矿化特征明显不同,显然经历了不同的成矿过程,按成矿作用及矿物共生组合,矿区金矿化可分两期。区域变质热液使金活化迁移形成初步富集的基础上,又叠加了构造热液,使金再次活化、迁移至有利构造部位,以交代方式沉淀成矿,形成了絹云母-石英-黄铁矿-自然金组合。为本区金的第一成矿期,形成了蚀变岩型金矿石。随着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的发生,丰富的岩浆期

8、后热液混合了部分大气水和变质水形成充足的成矿流体,携带大量成矿物质迁移至构造有利部位充填成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