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研究

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研究

ID:27957591

大小:83.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研究_第1页
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研究_第2页
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研究_第3页
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研究_第4页
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北工程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物的研究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生姓名学号系别专业曾新龙101334141指导教师周建刚2013年9月28日论文(设计)题目聚乙烯/顺丁橡胶共混物的研究一、选题口的及研究意义:顺丁橡胶(BR)的分子结构比较规整,主链上无取代基,分子间作用力小,分子长而细,分子屮冇大量的可发生内旋转的C-C单键,使分子十分柔软。同时分子中还存在许多较貝反应性的C=C键,这样的分了结构决定了此种橡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ER的弹性是所有橡胶中最好的,同

2、吋具有滞后损失小、低温性能好、耐磨性能优异、耐屈挠性优异、较强的炭黑润湿能力、与其它弹性体的相容性好、模内流动性好等优点。BR广泛用于制造轮胎中的胎面胶和胎侧胶,约占80%以上;其它应用在口行车外胎、鞋底、输送带覆盖胶、电线绝缘胶料、胶管、体育用品(高尔夫球)、胶布、漆布等。虽然BR有许多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其拉伸强度与撕裂强度较低、抗湿滑性不良、加工性能欠佳、粘性较差、较易冷流等。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缺陷,限制了其在更多场合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ER进行改性,另外也可以利用BR来改性其它物质,提高其它

3、物质的弹性、耐磨性、耐屈挠等性能,扩大它的应用范围。顺丁橡胶(BR)以英良好的弹性、耐寒性、耐磨性和动态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轮胎等橡胶制品。采用共混方法,将BR和其它聚合物共混,制备力学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合理配方,产生具冇某些特殊性能的新材料。二、相关动态:低顺式顺丁橡胶最早由美国费尔斯通轮胎和橡胶公司于1955年开发,1961年投产,催化剂为丁基锂;屮顺式顺丁橡胶首先由美国菲利浦石油公司开发(1956),并于1960年由美国合成橡胶公司建厂投产,催化剂是四碘化钛-三烷基铝;高顺式顺丁橡胶可用钻系(

4、一氯二烷基铝-钻盐)和银系(环烷酸傑-三烷基铝一三氟化硼乙瞇络合物)催化剂进行生产。钻系催化剂由意大利蒙特卡蒂尼公司开发并投产(1963),而银系催化剂则是由日本合成橡胶公司采用桥石轮胎公司的技术于1965年工业化的。目前,冇屮国、美国、H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苏联、联邦徳国等15个国家生产顺丁橡胶,近20个品种。1980年世界年产量已超过1.8Mt,总产量仅次于丁苯橡胶,在合成橡胶中居第二位。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聚乙烯和顺丁橡胶共混物的研究,聚乙烯是否能够改

5、变顺丁橡胶的加工性能、抗撕裂强度、抗湿滑性等,从而提高顺丁橡胶的各个方面的性能,使其在各个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二)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根据所掌握的文献以及要进行的实验,仔细研究实验应该应用的方法,和文献屮的研究方法及其具体实验相关事宜进行比较,总结岀成本较为低廉,操作较为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由于文献量有限,参考过程中要应用具体的、科学的、逻辑的分析,力争做到严谨科学。2、实验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及所得的真实数据,对实验的结呆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热性能分析,耍求通过所得数据分析顺

6、丁橡胶最优良的性能。(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实验的耍求,对所要参考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顺丁橡胶的各种性能,了解聚乙烯对顺丁橡胶的具体影响的规律,综合文献的可用Z处,从而指导实验。对于实验的具体操作右严格的标准,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等。综合各种数据制备出力学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合理配方。四、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需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大学四年的学习屮,相关的课程冇:无机化学、冇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化学、高分了物理、高分了材料成型加工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使我获得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

7、实验能力,而且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让我对■于所做实验冇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同吋学校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条件,因此具备了进行实验,撰写论文的条件。五、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2013.9.15—2013.9.20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入论文初步研究阶段2013.9.25—2013.10.52013.10・17—2013.12.10.2013.12.1—2013.12.102013.12.10—2013.12.14.2013.12.15—2013.12.27装袋撰写开题报告实验阶段撰吗初稿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再次

8、修改,定稿,答辩,并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并六、主要参考文献:[1]CoranAY,PatelR・RubberChem.Technol,1980;53:141;1981;54:892[2]殷敬华,莫志深,黄葆同等•高分子学报,1987,4:276[3]张伯兰,孙桂芬,冯之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集刊,十八集,1982,11[4]秦川,殷敬华,黄葆同.PolymPrepr,1987;28(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