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效果观察

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效果观察

ID:27958173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效果观察_第1页
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效果观察_第2页
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效果观察_第3页
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效果观察_第4页
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髓部骨折后对侧龜部的再骨折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轆部骨折后对侧轆部的再骨折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一2014年5月间该院接诊的150例老年體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2例出现再发对侧髓部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128例单侧骯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对比观察组内不同骨折类型之间再发对侧骯部骨折的发生几率;根据研究结果分析老年髓部骨折后对侧骯部的再骨折的临床特征,并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5(包括

2、2.5)个标准差则可判定为骨质疏松)。②观察并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类型,并比较各个骨折类型中再次对侧骯骨骨折的发生几率。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2结果2.1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质酥松发生几率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2比较观察组内各种类型再次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观察组患者中初次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轆部骨折的几率为7.4%明显高于股骨颈股骨折再发对侧骯部骨折20.7%,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7.342,P<0.05),见表4。2.3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现,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时间间隔一般为4个月〜4年,平均2.2年。其中在1年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比例较大(45.5%),另外观察组患者均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治愈出院,见表5。3讨论李涛等人[3]的研究结果发现,许多老年性骯部骨折出现再次双侧骨折的原因多是由于跌倒等轻微创伤所导致的。但是经其研究证实从站立位跌倒时作用于韻部的力并不足以造成髓部骨折,这表明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是造成老年患者对侧骯部再次骨折的最主要的原因。该项研究结果在该次研究当中也有较好体现。另外经过曾志远等[4]人的研究证明,

4、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髓骨骨折患者未能得到正确的骨质疏松治疗,那么患者极易因为骨质疏松而导致再次骨折的情况。相关报道曾表示[5],对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骯部骨折患者给予哇来麟酸治疗,结果发现,患者出现再次骨折的情况减少了36%O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髓部骨折患者给予积极的骨质疏松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髓部再次骨折的危险,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通过结合该次研究结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6]分析推断,对患有骨质疏松老年競部骨折患者在其手术后积极给予正规的骨质酥松治疗对于预防再发对侧體骨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尹志强[8]等人的报道显示,如果初次骨折类型属于转子间

5、骨折的话,其再发髓部骨质的几率要远远高于股骨颈骨折。此项研究结果在该次研究当中也有较为明显体现,该研究认为该种差异估计与以下因素有关:该次选取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较大,而转子间骨折的发生几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发生转子间骨折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比股骨颈骨折要高7〜8年),另外该次研究通过观察组患着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要低于股骨颈骨折。因此笔者推断这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因为转子的骨量流失率要高于股骨颈,因此在骨折后破骨处骨细胞的骨吸收要高一些,由此导致其骨密度下降要快,因此也就更容易发生骨折。另外在该次研究中发现,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老年骯部骨

6、折后对侧襯部的再骨折的首选方法,且从该研究结果看来,该治疗方式疗效较为良好。该院通过研究治疗,对150例老年髓部骨折患者骨折后侧骨宽部再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7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初次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髓部骨折的几率为7.4%明显高于股骨颈股骨折再发对侧骯部骨折20.7%,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现,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时间间隔一般为4个月〜4年,平均2.2年,其中在1年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比

7、例较大(45.5%),该院该次所得研究成果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对于患有骨质疏松且属于老年腕部骨折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而言,术后1年内要加强预后以及骨质疏松治疗,手术治疗仍然是老年體部骨折后对侧髓部的再骨折的最佳方法。[参考资料][1]屈波,潘显明,权毅,等.成都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0):733-735,703.[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