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集萃

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集萃

ID:27965964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集萃_第1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集萃_第2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集萃_第3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集萃_第4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集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集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更可贵的是他的"庶、富、教"思想。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2、。后人就简称为"因材施教"。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很重视立志,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他最注意"行",提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过则勿惮改"的名言。他也非常

3、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宁死善道",在必要时宁愿"杀身以成仁",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    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另外,孟子

4、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非国之灾";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非国之害";但若"无学",则国"丧无日矣"。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教亦多术"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一、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化之"(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

5、二、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三、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四、对一般的,采取"答问"法,以释疑解惑;五、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他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他还以为不以落后为耻的人将永远落后。"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其次,孟子非常重视改过迁善,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他主张"见善则迁","闻过则喜",并且"与人为善"。他以为一个人能不固执己见,以从人之善为乐,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6、。最后,孟子特别强调意志性格的锻炼。他以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他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以为一个"大丈夫",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也知道生命可贵,"生我所欲",但在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这与孔子的"杀身成仁"是一致的。     3、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个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

7、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他以撞钟为例,说:"扣则鸣,不扣亦鸣"。要求教师不要处于"待问后对"的被动地位,应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做到"不扣亦鸣"。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页脚---,这说明墨子已经看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可以说,墨子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四、强调学以致用。他说:"

8、士虽有学而行为本",意思是学习的目的在于行。而且,他还认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必须把行为动机的"志"和行为效果的"功"结合起来。    4、荀子(约公元前286-前238)名况,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他以为教育在"善伪"中有巨大作用。通过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客观努力,知力德积累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