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试述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ID:27968177

大小:63.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试述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_第1页
试述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_第2页
试述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_第3页
试述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_第4页
试述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述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述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摘要:当前我国的干旱灾害管理基本上是政府行为,除政府设立干旱灾害管理机构外,基本没有民间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抗旱的基础设施、应急时的人力、物力、财力,灾后的救济、援、救助等全部由政府承担。但是,由于我国的事务繁多,需要资金的地方也很多,不可能动用很多的资金来满足干旱灾害管理的需要,因此干旱灾害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是必然的。关键词:防汛干旱灾害管理思路转变中图分类号:U698.91文献标识码:A防汛防旱是我国每年不能回避的话题。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防办)2013年4月2日统计,

2、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亿亩(1亩为0.067hm2,下同),(多年同期平均值2.3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5234万亩(多年同期平均值7228万亩),有661万人、42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平均值1154万人、890万头),主要分布在云南、甘肃、河南、四川、湖北等地。一、近年我国旱情旱灾演变特点与趋势三级阶梯地貌和季风气候决定了干旱是我国与生俱来的气象特征。历史上,由于水利工程稀少,大部分耕地是'‘望天田”,干旱来时,轻者"禾尽槁死,民大饥”,重者“河底生尘,饿殍塞道,父子相食,闾里皆墟”,甚至引发社会动荡或

3、朝代更迭。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我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再也没有发生过因旱饿死人、因旱渴死人的现象,但近年,国家实施工程与非工程并举的抗旱措施,使干旱造成的各类损失得到有效控制。二、我国干旱灾害管理现状及思路的转变干旱灾害管理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人与干旱之间的关系,理性地规范和调控干旱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增强自适应能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目前我国所说的“抗旱”,从字面上理解应是干旱期间所采取的临时紧急性减灾行为,但目前我国所开展的抗旱活动很多已超出了“临时”和“应急”这个范畴,有关的政策法

4、规制定、预案和规划编制、监测系统建设、抗旱队伍和物资储备等都已经逐步开展起来。三、未来我国干旱灾害管理的发展方向1•推行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与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理念的提出在我国是近十年的事。其来历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用在经济学领域,20世纪中期引入到灾害领域,21世纪初引入到洪水灾害和干旱灾害领域。干旱灾害风险,是指干旱的发生、发展对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系统造成影响和危害的可能性。干旱灾害风险并不等同于干旱灾害,只有当因干旱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风险才转化为灾害。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是区别于干旱灾害应急管

5、理模式的一种主动、有备、周密和有效的防旱抗旱减灾管理模式,包含监测、分析、预测干旱的发生、发展规律,评估干旱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优化组合各类抗旱措施,有序、有效应对干旱灾害,以及对干旱灾害进行后评价的全过程。2•完善工程与非工程措滋60多年来我国修建的大批水利工程已经消化掉了常态化旱情,农业供水保证率达到50%〜70%,城市供水保证率达到70%〜100%,但对于较大干旱来说,在旱情紧急时,常规的水利工程已经不能满足快速缓解旱情的需要,必需有新的工程型式作为补充,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等,但目前我国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及

6、配套制度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各地抗旱期间无抓手,地方抗旱部门急切地期盼抗旱规划能够早日实施。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虽然也颁布了抗旱条例,制定并实施了抗旱预案制度、旱情会商制度、抗旱物资储备制度、旱情信息发布制度,以及应急特别关注保障制度等,但其可操作性、科学性以及完备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实现干旱灾害的风险管理还需要加强灾前的预测、预报、预警研究和灾中应对的有效性研究、灾后求助的快速恢复性研究等。3.提高干旱灾害管理科学化水平干旱灾害管理的科学化目标,应该是能够准确掌握干旱发生的规律,准确预测干旱发生的时间,

7、准确预报干旱的大小,准确发出灾害预警,从容应对不同大小的灾害,实现减灾效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干旱及干旱灾害的成灾机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对其认识还相当有限,再加上管理上的一些原因,导致我国干旱灾害管理的科学化依然处于低水平状态。干旱灾害不同于其他灾害之处是涉及面广,对其进行机理分析、规律分析需要许多基础数据支撑,如气象数据、水情境情数据、农业工业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资源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以及空间数据等,这些数据目前分散在各个部门,且许多数据无长序列,这种情况对开展大范围的旱灾规律分析研究基本是不可能的。4•

8、实现干旱灾害管理的社会化当前我国的干旱灾害管理基本上是政府行为,除政府设立干旱灾害管理机构外,基本没有民间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抗旱的基础设施、应急时的人力、物力、财力,灾后的救济、援、救助等全部由政府承担。但是,由于我国的事务繁多,需要资金的地方也很多,不可能动用很多的资金来满足干旱灾害管理的需要,也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