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ID:28023849

大小:54.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07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_第1页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_第2页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_第3页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_第4页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摘要]宏观经济稳定政策虽然是现代各国政府常用的稳定经济运行的工具,但稳定政策的理论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不同经济学流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的回顾并分析表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仍是我国前几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关键词]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一般而言,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稳定政策(stabilizationpolicy)专指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总需求水平,以减缓或消除经济活动水平波动的政策。由于这种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控制总需求水平来实现经济稳定,因而通常称为需求管理政策(demandmanagementpoli

2、cy)。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经济学家主张也可以通过增加有效供给的办法稳定经济,故称之为供给管理政策(supplymanagementpolicy)0因此,现在所说的稳定政策包括了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但更多的还是指需求管理政策。一、需求管理政策(一)古典学派的政策主张:无需稳定政策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创立的“自由放任”学说是古典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古典理论体系里,社会的充分就业是在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下自动完成的,其思想根源在于著名的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其自身的需求。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1)实际工资率和就业都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劳动需

3、求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劳动供给由实际工资决定,当实际工资价格达成均衡时,劳动市场实现充分就业。(2)在资本存量既定的情况下,劳动的供求相等决定了实际产出的水平。(3)在劳动市场中,实际工资率会不断变动,直到劳动供求相等时才稳定下来;在资本市场中,利率也是不断变动的,直到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才稳定下来。工资价格下降为什么能自动消除失业?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经济体系中一旦出现失业现象,实际工资就会被迫降低,雇主就会雇用较多的劳动力,就业和实际产出因此增加。在较高的实际产出水平下,储蓄就会增加,使利率下跌,直到投资增加量足以抵消较高水平的储蓄为止。因此,经济体系中不会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既然经济体

4、系中业已存在充分就业,政府就无需干预经济。那么,政府应该干什么?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政府主要做三件事:(1)维持国内安定;(2)抵御外来入侵;(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解决公民间的争端。与此相应,政府的税收和支出应当保持在最小规模;不仅预算规模要小,而且预算还要保持年度平衡。这就是古典经济思想的廉价政府和健全财政观念。在健全财政观念中,平衡预算原则是核心。古典经济学家主张平衡预算的理由有以下几方面。(1)不平衡预算(预算赤字)会导致政府发行公债,而发行公债必然会减少私人企业用于生产目的的可贷资金。(2)政府借债会导致市场利率上扬,继而对私人投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3)不平衡预算(预算赤字

5、)会增加债务负担,当债务到期时,政府必然会,通过增税的办法来筹资,以偿还债务。而增加税收不仅会削弱人们的储蓄能力,还会抑制人]的工作积极性。(4)不平衡预算(预算赤字)往往是因过度开支所致,产生通货膨胀压力。此外,古典经济学家主张年度预算平衡还有两个理由:一是政府支出是非生产性的,政府的赤字支出更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二是年度预算平衡是控制政府支出增长的有效手段。从上述古典学派的经济均衡观(市场机制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和健全财政观不难看出古典经济学家的政策主张,即政府应当追求不干预政策或自由放任政策。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小的政府,把财政操作限定在最小范围的政府,财政政策不起作用,因此也就无需用财政

6、政策来稳定经济运行。(二)传统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需求管理政策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促使经济稳定上,自由市场的运作没有效率,市场经常不能出清,大多数工资和很多价格不是完全灵活变动的,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点是:(1)古典学派关于充分就业自动实现的假设不成立,因为劳动供给是货币工资率的函数,而不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在货币工资率由工会决定的情况下,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2)就业量是总有效需求的函数,取决于一国的总支出。(3)自由竞争过程不能自动地产生吸收所有生产性资源的总需求,总需求不足是由消费不足或储蓄过度所致。(4)减少消费并不一定会导致资本积累,相反,

7、储蓄增加也可能导致失业、国民收入下降、能力闲置,从而减少资本形成。(5)当需求增加时,私人投资上升,则需求的增加也同时意味着消费增加;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不是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的,它们一同增减。(6)利率变动未必能使储蓄和投资达到均衡,投资不足经常存在。由此可见,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基于需求不足概念,总需求不足使得生产过剩,导致失业。为了消除失业,前提是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因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经济的生产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之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