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下)

听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下)

ID:28033387

大小:54.3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听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下)_第1页
听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下)_第2页
听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下)_第3页
听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下)_第4页
听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听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昕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下)窦桂梅。窦桂梅:特级教师,博士生,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在课程建设与实践开发中,倡导小学语文主题课程理论与实践。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回到教育原点》等专著。★教学弓I领者必须让教师相信,课堂生活绝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必须从事的被动工作,而应当成为为自己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要努力成为让学生永远记在心中的教师,必须付之行动,把学习获得的知识财富转化成教学生产力,为此,你才会成为学生爱戴、敬仰的人,由此,你才会真正找

2、到一个教师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听课、评课、写课的专业管理(上)□窦桂梅作为校长,我时常思考,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如果说是抓教学质量,那么实施的策略是什么?工作的"有效性"如何体现?实际上,我不太赞成一味追求课堂"有效性"的提法,因为这种提法本身就暗含着功利主义的思想,似乎只有看得见东西,摸得着成绩的课,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是"慢"的艺术,给学生一粒粒种子,然后把它交给岁月,总会看到万涓成水、幼苗成林。将这样的思路类推进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于是,我也怀疑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提法,因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不是一朝

3、一夕的事情。若要使教学“有效",管理者必须在硬性制度的层面之上,引导教师走上一条自觉深入钻硏教材、深入备课,获得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的道路上来。而这一切同样需要管理者与教师一道抛开各种功利思想,静下心来,肯坐冷板凳,一点一点地钻研。当然,在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凡事都得讲究效率。也正因如此,当我们的教学引领者与任课教师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反复推敲、反复研读时,连我们也会质疑:这样投入与产出比例值吗?这样的教学硏究有必要吗?这样一遍遍地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对教学质量会产生恒久的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影响吗?于是思考就来

4、了:我们为什么要听课?为什么要评课?又为什么写课?既然要听、评、写,那么又怎样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让教育管理者的这些工作能够尽可能大地对老师产生帮助?于是,我有了下面的思考。听课,听得出门道儿说到听课,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听,怎么听。但有没有深入思考过,听课怎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我发现制约听课效率和效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只做旁观者,不做主动参与者。没有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有“备"而听,而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听课就仿佛看一场与自己并不相关的演出。二是只做盲从者,不做引路人。把听课当作一种

5、任务,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实际上,听课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研究,只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听课者才能让自己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并努力解决问题。三是只做批评家,不做审美者,更不做帮助者。问题提了一堆,却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教学管理者而言,听课就是本分,是我们的工作,并且听课不应仅仅停留在了解情况的层面上,还应带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这就好比我们要求教师一样,我们动不动就问教师:这节课你能给学生什么?在听课中,我们也应该经常问自己:你到底能够给教师什么?教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什么?是毫无原则的鼓励吗?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批评吗?想

6、必都不是,老师在经历了40分钟的忐忑之后,一定希望能够从管理者那里得到一些切中要害的真知灼见。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让他们得到听课后的收获?用哪种方式传連这样的收获更加恰当?如何帮助教师因我们的听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提高?这,都是我们听课者所要考虑的问题。管理者,尤其教学管理者,其工作性质不应停留在一个"吆暍型"的管理来说,真的不容易。在大力提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也更应提倡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试想,一位长期脱离教学一线的校长,如何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如何为教师,尤其为年轻教师示范?课堂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

7、,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也是校长成长的阵地。者身份上,还应定位为专家性质的引领者的身份上--这对我们负责教学的人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对于本学期的听课计划应当是非常明确的,听哪些学科的课,听哪些老师的课,这些都不应该是盲目的。究竟怎么样听课?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你从哪个角度出发。学校的发展要依托教师,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造就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也应该是主管教学的干部的工作重心。我们可以从年龄上,将教师划分为老、中、青三代。对不同年纪的教师,我们要考虑听

8、什么课。我们还可以从教师的教育背景上将教师划分为受过本专业教育的教师、未受过本专业教育的教师,针对存在这样差异的老师考虑听什么课。再从教师成长的角度出发,对新教师而言,听其是否入门,听其重难点是否得以突破;听有研究能力的教师的课,就要看他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但由于工作精力有限,再加上事务、会议那么多,听的计划总赶不上听不成的变化。怎样改变听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