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集体备课备课教案

四上集体备课备课教案

ID:28063958

大小:101.2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7

四上集体备课备课教案_第1页
四上集体备课备课教案_第2页
四上集体备课备课教案_第3页
四上集体备课备课教案_第4页
四上集体备课备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上集体备课备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例1)主备:郑华玲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4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X2=231X4=321X2=415X3=298X3=523X3=2、笔算24X12=44X59=63X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

2、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X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145X12=1740145X122901451740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

3、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134X12=176X47425X36237X82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教学反思:1、大部分同学都会做,但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的结论理解不够透彻。2、计算吋进位不写,导致计算结果错误。3、计算不认真,书写马虎是错误的最根本所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主备:赵7X洪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53页例2练习八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

4、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门算40X72=600X300二30X23二53X30-608X520X700-40X22=40X72=40X72=908X4-40X72=20X20=40X90=502X7=400X50=2、笔算708X6二790X8=54X278=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

5、宄新知.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1)160X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160X30=4800160X3048002)106X30=自己试一试学生反馈时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X30(2)计算106X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6、?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X30=3180106X303180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而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三、巩固练习:1、书后第53页做一做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教学反思:部分同学0乘任何数得任何数,用简便算法竖式计算时0的占位不明确,末尾0的个数与因数末尾的0的个数不相符。垂直与平行主备:王开荣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教科书第64-6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

7、的现象。2、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想象感知导入:前面我们己经学习了直线,谁知道直线有什么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有这样一张纸,大家拿出来摸一摸这个平面。(学生活动)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的想象活动,想象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