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

ID:28064631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_第1页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_第2页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罗建(摘要)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乂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感1什么是语感有人说:“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

2、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感知的刹那在不遐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对语文学习来说,直觉是指无须凭借有关的知识进行理性的思考,在一听一读之际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形象、情味以及在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别等等,既不费时也不费力,似乎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对于这个问题白家熹先生曾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过,他说:“在言语活动反复练习或实践的过程中,在大脑主管言语的区域里,因多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言语信号刺激作用而形成与之相应的言语活动联系系统言语动力定型。由于言语动力定型中,构成其特

3、有的动作方式的各个环节的动作,是按一定的程序构成的,因而,当这种言语动力定型建立并巩固之后,某种言语活动信号一旦出现就可以自动地引起这一言语动力定型内各个动作的反应。于是这言语活动就可以自动化的形式发生。”这正是语感迅速直接地认知语言的心理基础。从这种迅速直接的感知看,语感是感性的;从它深刻领悟、把握言语的能力看,语感又是理性的。语感其实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它“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直觉中潜伏积淀着逻辑理智基础,这样就可以在感性直接关照里,同时了解到本质”。2为什么要训练语感首先,从作家写作和读者鉴尝的角度谈

4、到了训练语感的重要意义来说: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作为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査字典辞典。这是不错的,然而,字典辞典的解释无非是取比照的或说明的办法,究竟不会和原字原辞十分贴合。就如上文提到的夏丐尊先生的“落叶”、“新绿”的语感解释,字典辞典上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苏次,因为语言是工具。“语言是一种工具,就

5、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起话来别人不便于听,写起文章来别人不便于看,根本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地起到表达思想和交流言语信息的作用。比如说话,有“说了半句话,缩住了,另外换一句来说,和刚才的半句话没有关系”的;有“然而”、“然而”—,连串,“那么”、“那么”一大堆或者“应当‘然而&rSqU0;的地方不‘然而’,应当‘那么’的地方不‘那么’,只因为这些地方似乎需要一个词,无可奈

6、何,就随便拉一个来凑数”的,也有一些“听去很不顺耳,仔细辨辨,原来里头冇几个词用得不妥当,不然就是多用了或者少用了几个词”的。至于写,若是把这样的话写成文章,因为“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是写不进去的,让人家看见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前不搭后的一些文句,S不教人糊涂?”还冇些繁复的句子,“好像一个用许多括号的算式”,“你必须按照那许多套括孤的关系才算得出正确的答数”。叶圣陶曾例举过从报上摘下来的两段话来说明这种必须凭借括号才能读通的文段。其中一段话,非用三套括号帮忙不可。所以二者还是不便掺和在一•起的。诸如此类的例子,叶先生还举了一些,都是说

7、出来的话听起来不“入耳”,写出来的文字读起来不“上IJ”,给人以极差的语感。3怎样培养和训练语感3.1指导吟咏。吟咏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学A)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U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要学好语文,务必把握好吟咏的方法。要把握好吟咏,既要“理解在先”,又要重视白话文的吟咏,还要讲究吟咏的方法。指导好吟咏要理解在先,在分析如何把握吟咏的语调的时候,还特别强调必须依据对文章的了解与体会,错综地使用好高低,强弱,缓急这三类语调。具体指出:人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

8、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是高一低。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都得前低后高。意义是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