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的实践探索

ID:28067150

大小:7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1页
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2页
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3页
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4页
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职德育课“活动一探究”模式的实践探索针对中职德育课“你说我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提出了“活动一探宄”模式,即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共同探索研究,在活动屮有所认识、有所领悟,多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该模式在运用中普遍存在着低效的现象,迫切需要解?Q。笔者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观及评价观中得到启发,通过师生关系当有“情感性”,活动情境体现“需要性”,学生协作要有“组织性”,评价方式

2、重视“过程性”,探究学习注重“实效性”五方面探讨“活动一探宄”模式的有效实施,逐步实现从“有模之术”向“无模之术”发展。一、“活动一探究”模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小组合作成为“摆设”“活动一探究”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合作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有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过程:有的小组合作表妞上看活泼、热闹,实质上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有的形式上虽有分小组,但没有合作过程,学生动不起来;还有的小组合作成了各小组选派的几个优秀代表的汇报课,其他学生成了陪衬或听众。小组合作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摆设”。(二

3、)情境创设成为“点缀”情境创设是“活动一探究”模式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处于“愤悱”的探究状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0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过分追求花哨的教学形式,创设的情境成为“点缀”:要么目的不明确,游离于教学冃标之外;要么缺乏价值取向,为情境而情境;要么让过多的信息冲淡了教学目标,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探究学习只是虚设探宄学习是“活动一探究”模式的軍要环节,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活动体验,合作探宄,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认识、有所触动、有所感悟。但在实际

4、教学屮,不少教师容易忽略探究的元素,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实际“探究”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你方唱罢我登场”,嬉笑怒骂皆成“探宂”,整个课堂缺乏引导,有活动无探究。探究学习只是一种虚设。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其主要观点体现在以下三方

5、面:(一)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构建知识,知识不可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学习者不能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学习者在主动建构、意义生成的过程中,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学会“备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二)教学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由个体主动建构的,教师不能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灌输”。因此,它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要适时提供机会给

6、学生,由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再搭建起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三)评价观与学生观和教学观相适应,建构主义的评价观着重于评价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认为评价知识的建构比评价结果更能体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来说,包括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以及是否完成知识建构的评价。评价内容以重知识的识记转向重学生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考查。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次革命,对学习和教学、评价赋予新的解释,应用其积极观点学习,探索“活动一探宂”模式有效的实施途径,对推进中职德育课教学改

7、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活动一探究”模式的有效实施途径(一)师生关系当有“情感性”建构主义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师必须要学会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1.尊重学生,从记住学生名字开始《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的第一条:记住学生的姓名。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但在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中却排到了第一位,可见其意义的非凡。一个人的名字虽说只是一个代号,但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教师记住了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教师重视他、尊重他,便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自然会积极配合、尊重教师的

8、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迅速记住学生姓名的方法有:①初次见妞,先了解学生信息,熟悉名字;②开初上课,多点名;③找机会亲自发作业本;④及时组织或参加学生的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