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隧道施工中的测量与监控量测技术

浅析隧道施工中的测量与监控量测技术

ID:28085901

大小:7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浅析隧道施工中的测量与监控量测技术_第1页
浅析隧道施工中的测量与监控量测技术_第2页
浅析隧道施工中的测量与监控量测技术_第3页
浅析隧道施工中的测量与监控量测技术_第4页
浅析隧道施工中的测量与监控量测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隧道施工中的测量与监控量测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隧道施工中的测量与监控量测技术摘要:在隧道施工中,为保证隧道能按规定精度贯通和施工放样的准确,应采取系统的测量方法;为了隧道的安全,必须立起有效的监控量测。本篇文章介绍了隧道施工中测量方法、监控量测的使用。关键词:隧道;施工;测量;监控量测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1施工测量隧道施工测量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项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能否按规定精度贯通和施工放样的准确程度。1.1洞外控制测量首先组织测量技术力量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洞口点准确设置。外业工作完成以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按要求进行平差计算和进洞关系计算,然后报监理工程

2、师批准后使用,以确保隧道的施工精度。1.2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测量。由于隧道很短,洞内不考虑设置导线点,放样使用的置镜点每50m设置一个。(1)洞内平面控制点的选点、埋设洞内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顶板或底板岩石坚固的地方,以使工作安全和控制点便于保存。洞内导线点兼作水准点使用,埋石方法、要求与洞外导线点相同。由于洞内施工和运输特别繁忙,光线较差,露出地面的标志易被破坏,导线点选择在中线的一侧,标石顶面应埋入地下10~20cm处,以坚固稳定、便于利用为原则,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注意不要压在金属标志上。埋设后,在边墙上以红油漆作为标志,标明点号、里程等,并以箭头指明埋点位

3、置。(2)洞内导线测量洞内导线测量全部由全站仪完成,其施测方法与洞外相同,但由于洞内测量条件恶劣,为了减少折光误差的影响,应尽量选择在较凉爽的夜间和阴天进行,测站和目标都要严格对中,同时可以采用两次照准,两次读数的方法,减弱仪器、觇标置中和照准读数误差。(3)控制测量①洞内水准测量精度地面与地下控制测量对贯通误差的影响,采取等影响分配原则,公路隧道的贯通限差为70mm,其中误差为35mm,则洞内高程贯通中误差为mh=0.71X35=24.8mm,由于水准线路小于5Km,采用等外水准测量即满足精度要求。②洞内水准测量施测洞内水准测量利用平面控制点、主要导线点设置为永久水准点,施工导线点设置为临

4、时水准点。洞内水准点在隧道未贯通之前,只能布设支水准线路,为增加检核条件必须进行多次观测和往返观测。随着隧道的掘进和水准点的延长,为满足施工放样和贯通精度的要求,先设置较低精度的水准点在施工导线点上,然后设置精度较高的水准点在主要导线点上。由于洞内通视条件差,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应超过50m。①洞内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洞内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在全站仪导线测量时一并完成,即导线水平角测量,导线边长测量和导线高差测量一并完成。为了减少测量误差积累,导线点高程的传递通过主导线进行,施工导线点高程则由其附近的主导线点对其观测求得。(3)洞内中线测设在隧道开挖初期,以洞口控制点为依据,放样临时隧道中线,指导隧

5、道的开挖方向。当隧道掘进到一定距离,洞内控制点逐步建立以后,再测设正式中线点指导隧道的衬砌施工。由于隧道位于平曲线上,临时中线点每5-10m设一点;正式中线点每50m设一点。1.3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当隧道相向开挖到贯通面时,由于受到测角、量距、水准测量等误差的联合影响,线路在中线与高程两方面均会产生实际贯通误差。(1)分析方法由于各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原因,现场量测所测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因此必须进行误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归纳整理等去粗存精的分析处理后,才能很好的解释量测结果的涵义,充分利用量测分析的结果。例如,要了解某一时刻某点位移的变化速率,简单的将相邻时刻测得的数据相减后除以

6、时间间隔作为变化速率是不行的,正确的做法是对量测得到的位移一时间数组做数据拟合得时间一位移曲线,然后计算该函数在时刻t的一阶导数值,即为该时刻的位移速率。总而言之,量测数据数学处理的目的是验证、反馈和预报。量测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完成以下几项内容:①将各项量测数据相互印证,以确认量测结果的可靠性;②变形和应力的空间分布规律,了解围岩稳定特征,以便提供反馈,合理设计支护参数。③监视围岩变形和应力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最终值或变化速率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说,设计合理的、可靠的支护体系,应该是一切表征围岩与支护系统力学性态特征的物理量随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反之,如果测得表征围岩与支护系统力学形态

7、特征的某种或某个物理量随时间不是趋于稳定,则可以断定岩不稳定,支护必须加强或修改设计参数,达到信息化设计的目的。根据本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任务及量测设计方案的要求,结合隧道围岩条件及工程进展,制定了具体量测工作计划及实施细则。本方案就内空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的量测为例进行处理,判断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通过量测和信息反馈,充分利用围岩变形特性,及时改进施工设计,调整施工工艺,更好地控制围岩变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