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ID:28089367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_第1页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_第2页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_第3页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开展早期盆底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所选对象均为我院足月分娩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平均分为顺产组、剖宫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比较两组盆底康复训练效果。结果治疗后,顺产组肌力提升较剖宫产组产妇显著,产妇产后SUI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较剖宫组低(P<0.05)o结论对产妇开展盆地康复训练,能帮助其恢复产后盆底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关键词:盆底功能;盆底康复治疗;肌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

2、),在临床妇产科上较常发生。据统计,国闪约有37.8%-45.2%的妇女(己孕)存在程度不一的盆底功能障碍[1]。妊娠与分娩,普遍被认为是引发PFD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有助于防范PFD。我院通过对100例产妇采用盆底肌锻炼+电刺激反馈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T。1对象与方法1.1资料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我院分娩的100例足月初产妇。均于产后6-8周复查,产妇的认知能力较好;产妇的屮位年龄(28.92±3.16)岁,分娩孕周(39.54±1.20)周。根据不同的分晚方式,将其分成顺产组50例,剖宫产组50例。1.2入选与排除标准入选标

3、准.•①产后盆底蹄查:盆底肌力小于4级;②产后伴显著的阴道前、后權膨出,有子宫脱垂者;③产妇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阴道伴出血症状,产后产妇长期伴奋恶露;②泌尿生殖系统发生急性炎症;③精神疾病病史;④产妇不愿接受治疗。1.3方法产妇经盆底蹄查后,均给予采取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1.3.1仪器设备设备: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型号为PHENIXUSB4),对产妇盆底肌力加以测定;仪器配备盆底肌肉治疗头一肌电型(1个)、表面电极(3个)。1.3.2产后护理对所有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分为:盆底保健,分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负面作用等),为产妇提供舒适的环境,并引导苏树立

4、正确、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接受盆底肌肉治疗;引导产妇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做到正确排尿,动员产妇适当开展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肌、肛提肌进行持续收缩,提肛运动约为5-lOs,松弛约为5-lOs,持续10-15min/次,每天3-8次,坚持8周以上。1.3.3生物反馈与电刺激叮嘱产妇治疗前将大小便排尽,取其仰卧位,将盆底肌肉治疗头从产妇的阴道部位开始推入(肌电型),电刺激的初始强度为OmA,而后逐渐增大,限度为:产妇自觉盆底肌肉发生收缩,但无显著不适;积极配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期间,产妇应将大腿稍微分开,尽量放松;收缩阴道肌肉时,应提醒产妇避免腹压;2次/周,20-30min/次,1

5、0-15次/疗程。1.4疗效评定[2]通过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型号:PHENIX低频)与盆底肌肉治疗头(肌电型)分别测定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根据国际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将盆底肌力划分成0级-V级6个等级。借助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测定盆底I和II类肌纤维的肌力水平。0级:收缩肌力高于40%,患者收缩持续为Os;I级:持续吋间Is;II级:持续吋间2s;III级:持续吋间3s;IV级:持续4s;V级:持续时间为5s;0级:II类肌纤维,快速收缩肌力高于60%,峰值0个;I级:保持1个峰值;II级:保持2个峰值;III级:保持3个峰值;IV级:保持4个峰值;V级:保持

6、5个峰值。1.5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输入、分析,用t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提示差异性显著。2结果2.1两组产妇SUI发生率情况产后两组SUI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别(P<0.05),见表1。2.3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情况治疗后,两组产妇子宫脱垂、腰骶痛、阴道壁膨隆及尿失禁发生率均奋所降低,且顺产组较剖宫组显著(PC0.05),如表3。3.讨论3.1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盆底功能障碍,临床认为主要是盆底结缔组织,以及韧带出现损伤等原因导致。根据上述认识,医学界已初步构建起了内容完整、齐全的盆底整体理论,

7、为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该理论基础为:功能很大程度上由结构来决定,将原本受破坏的结构恢复后,机体功能也能逐渐得到恢复。女性妊娠期间,其自身重力轴倾向于前部,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重力也将逐渐转向盆底肌肉,加上女性子宫的不断胀大,盆底肌肉在长吋间压迫的情况下,很容易变得松弛。孕期雌孕激素增加,会导致盆底肌肉不断拓展其胶原纤维,出现张力性松弛,且产妇的下尿路支撑强度会下降,膀胧颈解剖部位容易发生下移,进而引发SUI[3]。分娩期间产生的剧痛,大小阴唇和阴蒂等部分受损,容易带来性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