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那些被“踢出局”的欧美锂电产业.doc

看看那些被“踢出局”的欧美锂电产业.doc

ID:28114483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看看那些被“踢出局”的欧美锂电产业.doc_第1页
看看那些被“踢出局”的欧美锂电产业.doc_第2页
看看那些被“踢出局”的欧美锂电产业.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看看那些被“踢出局”的欧美锂电产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看看那些被“踢出局”的欧美锂电产业  谈及当今全球锂电产业的基本格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战略局面。至于这个基本战略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全球锂电基础研究最强的美国缘何锂电产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读者就不甚清楚了。而国际锂电产业格局的发展趋势,则是很多锂电同仁们关心的问题。  欧美锂电产业的困局  锂电池的理论创新和基础技术突破,大多首发于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最终的产业化却落地于远隔万里的东亚,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如果我们把它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以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一直引领全球的科技创新和商

2、业模式变革,但受制于高昂的人工、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成本等因素,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日益衰败的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与美国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的独领风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精密制造看德国和日本,大规模制造则要看中国和韩国。  锂电池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同时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中日韩三国在劳动力、工业体系、技术人才以及资本方面的积累而最终在全球竞争中胜出,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与锂电池产业类似的还有很多实体制造业领域,比如造船业和家电产业等等。  欧洲和美国的锂电发展情况跟中日韩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

3、历史原因造成的。一直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顶端而谋取高额利润,它们认为二次电池产业是一个低附加值行业是亚洲人的事情,欧美本质上是不屑于发展这种利润率较低的实体经济的。长期不重视,造成了欧洲和北美缺乏规模化的锂电企业,锂电产业链也一直都没能建立起来。  虽然欧美国家在锂离子电池生产方面很薄弱,但是在基础材料产业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如比利时Umicore从2009年之后就一直是全球正极材料老大,美国Celgard是全球膈膜三强之一,比利时Solvay的粘结剂、瑞士Timcal和美国Cabot的导电剂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这与欧美本身强大的化工产业基础相关的。  但

4、是在电池生产方面,欧州就乏善可陈了。Saft是欧洲唯一有一定规模的电芯企业,但Saft是靠特种电源(军用和航宇)起家的,它的发展战略一直就非常特殊。跟中日韩主流锂电企业的发展模式不同的是,Saft在上世纪末试图绕开3C手机电池业务而直接切入到动力电池,应该说其发展战略是相当超前的。  Saft大概在2000年左右开始研发大型NCA动力电池,在2005年宣告中止,因为NCA体系就不适合大容量动力电池(Tesla走的是18650/21700小型电池路线)。动力电池业务的挫败使得Saft的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而不得不退守特种电源业务,依靠特许的垄断地位保持较高的利润。  2008年Sa

5、ft与JohnsonControls(JCI)曾经建立过合资公司生产动力电池,不过由于市场发育、经营理念以及技术路线的差异,双方后来分道扬镳。后来Saft继续在北美开拓市场,但成效一直不甚理想基本处于停顿状态。Saft这些年的发展极其缓慢,这实际上也是整个欧洲锂电产业保守和不思进取的缩影。  2008年左右,由于受到美国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的影响,欧洲也有过一轮锂电产业“大跃进”,笔者在第三章中已经详细讨论过(3.5国际锂电产业大跃进的背景与后果)。  总体而言,欧洲动力电池产业已经不存在重振的可能性,笔者个人认为,欧洲锂电产业已经基本出局。这里笔者还要强调指出的是,最近有些国内媒

6、体报道德国大众、奔驰和宝马公司都在兴建“锂离子电池”工厂,笔者核实德文消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