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会被取代?.doc

蓝牙会被取代?.doc

ID:2813970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蓝牙会被取代?.doc_第1页
蓝牙会被取代?.doc_第2页
蓝牙会被取代?.doc_第3页
蓝牙会被取代?.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蓝牙会被取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蓝牙会被取代?蓝牙会被取代?  蓝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本地设备的无线连接,比如手机间传输数据、手机与蓝牙音箱、耳机传输音频,另外也拥有一定的操控权限,很多键盘、鼠标及游戏手柄,也都采用了蓝牙技术。自1994年开始,蓝牙技术问世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目前已经发展到4.1版本。不过,NFC、WIFI这些新的连接技术,似乎都对蓝牙技术产生了威胁,那么蓝牙最终会被取代吗?  蓝牙技术的传输距离局限性是硬伤。  自1994年开始,蓝牙技术问世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目前已经发展到4.1版本。不过,N

2、FC、WIFI这些新的连接技术,似乎都对蓝牙技术产生了威胁,那么蓝牙最终会被取代吗?    蓝牙技术能够做什么?  蓝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本地设备的无线连接,比如手机间传输数据、手机与蓝牙音箱、耳机传输音频,另外也拥有一定的操控权限,很多键盘、鼠标及游戏手柄,也都采用了蓝牙技术。  蓝牙最新的应用形式是“物联网”,很多智能家具、可穿戴设备,实际上都是通过蓝牙实现连接的;另外它还被更多应用在创新技术领域,如蓝牙生成密码门锁开门、家庭警报等等。毫无疑问,蓝牙是目前最主流、最方便的无线连接技术

3、。    蓝牙技术的发展  目前蓝牙的最新版本为4.1,能够以增强的形式将数据传输给主机,为开发人员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早期的蓝牙都需要直接与主机通信,但现在的设备可以单独存储,然后再将数据反馈给主机。  比如目前流行的计步器或是运动手环产品,如果使用了4.0及以下的蓝牙版本,需要分批将数据发送到手机上,比较耗电;而4.1版本则能够存储数据,在完成操作后一并发送给手机,这是一个更高效的方式,减少对手机依赖的同时,还能够节省电力。这项功能对物联网设备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过由于4.1版本在去年12月才

4、正式发布,还需要时间来普及。    竞争者:NFC和WIFI  虽然蓝牙技术一直在进步,但是竞争者也在不断涌现,比如NFC和WIFI。首先来看NFC(近场通信技术),它的特色是连接形式更轻松,只要支持NFC的设备轻轻一碰,就可以实现连接,特别适合在短距离实现点对点连接,同时功耗也更低。不过它的不足也在于距离,需要4厘米左右的接触才能够实现传输,而蓝牙目前已经可以实现100米的连接距离。  目前,NFC通常是扮演一个“桥接者”的角色,Android设备往往利用NFC作为蓝牙验证的方式,让用户免去配对的

5、繁琐,直接通过接触实现蓝牙连接。三星S-Beam也使用了类似的形式,不过连接的不是蓝牙、而是WIFI。  显然,NFC由于自身的距离局限性,无法替代蓝牙,而是互补,所以对蓝牙实际上是没有太多威胁的。  再来看WIFI。相比NFC,WIFI没有距离限制,很多方面与蓝牙也十分相似,所以更具威胁性。WIFI直连功能已经被很多设备所应用,如索尼QX系列无线镜头、Sonos音箱等,涉及打印、游戏、视频、音乐、显示等多种领域。另外,相比蓝牙的24MBPs传输率,WIFI最高可以实现250Mbps的速度,并且在未

6、来有望实现每秒2GB的数据传输速度,这也是蓝牙无法企及的优势之一。  那么,WIFI会直接取代蓝牙吗?也许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蓝牙设备会完全消失。因为WIFI最大的弊端在于功耗较高,不适合可穿戴、健身等需要低功耗传输的设备。但对于家用领域,比如无线音箱、视频同步传输等领域,WIFI显然更具优势。    无线传输的未来  显然,经历了20年的发展,蓝牙技术已经拥有了很多拥趸,同时技术方面又在不断进步。类似Jawanda这样的厂商,对蓝牙技术还是呈乐观态度,蓝牙的低成本、高性能、简单及普遍性都是成为厂商

7、亲睐的部分。  当然,WIFI的来势汹汹同样不能忽视,但是在短期内,它将仍是作为蓝牙的补充而出现,针对不同设备采用更适合的无线连接技术,才会让设备拥有最完美的使用体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