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简报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简报

ID:28154239

大小:1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简报_第1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简报_第2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简报_第3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简报_第4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简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简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简报2014年(第二期)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纪要会议时间:2014年9月24日会议地点:京师大厦三层第二会议室会议内容:教务处汇报了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展。7月,学校印发了《北京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师校发[2014]24号),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大力提升通识教育课程质量,构建六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本次会议研讨“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课程建设。5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建议学

2、生修读6-20学分。其中,人文学科学生须修读20学分,在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中选择6学分,在非本专业类的其它3类中至少选14学分;社会科学和理工科学生须至少修读6学分。若以本科2500名学生来测算,文史哲在该模块中平均每个学期至少需开出11门课,每门课至少需接纳80名学生,才能基本满足学生修读。此外,9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为了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我校将进一步深

3、化大类招生改革。在此背景下,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适度调减毕业学分要求,降低必修学分要求,增加选修学分比例,力求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提供可能。本科生入学第一年以修读通识教育课程为主,第一学期不建议安排专业课程。辅修和双学位不再单独开设课程。此外,在资源分配上,未来将依据选课学生数量进行课程津贴的测算,主要向选课学生数量多的院系倾斜。文史哲和外文学院的14位专家针对“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文学院专家建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20学分的课程设置尽量不要和专业课重合,一定要

4、让各学院对这些课程的选择重新讨论,也就是这几个学院将来开放的这些课将来是竞争关系。你的课讲得好,选你的课的学生就多,你要是讲得不好,也许就选的少。所以这不是一件小事,过去这种通识课随意地就提出来了。现在需要认真的研究,各学院的院长、教学副院长和各学科带头人要坐在一起讨论,推出哪几门特别好的课程。讨论出既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又最能表达自己专业的特色,能吸引人,能够起到通识教育作用的课程,给将来选其他专业的课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5有的文学院专家指出,在定这20学分的时候,得有个基本考虑,选修了文史哲

5、这样的选修课的学生,就让他修满了20个学分以后,大致构成了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这个要有一个基本考虑。这样对文史哲提供的通识课程有一个指导性的作用,不是很碎的一些课,而是能够打通文史哲的这样一种基本训练,或者基本思维。不是很专门的,但是又得有一些文史哲的共性,比如像文化史这样的课程是可以的,比如说在精读的方面,必读的《四书选读》,文史哲都能通用的这样一些课程。换句话来说,就是把文学、历史和哲学各自学科当中,哪些必选的,放在通识教育模块中。其次,设课的时候可以有两个思路,一个是把各专业的一些基础课,直接设成通识

6、课,可能在课表上要加以限制。另外一部分课程就是基础课、专业课里面都没有,但是选修课里面有。选修课给专业学生讲的深度和公共课不一样,可能课的名称类似,但是深度广度不一样,那个叫精读,这个叫导读。还有的文学院专家建议,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这个模块中的“东西方文化”课程,还有一些全英文教学课程,也可以由外语院系之外的其他院系专业例如比较文学专业的老师来开这方面的通识教育课程。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专家指出,这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遵循的是让专业院系的老师来开通识课程的一个基本思想。在报课的时候不应加以限制,要保护大家的积极

7、性,愿意报的老师都可以报。哲学院可以多报些课供选。这样,更多的老师开设课程可以吸引更多的一年级的学生来选。有的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专家提出,希望整个体系能相互配合着设计,比如说专业必修课,用编号100、200,选修课平台课用另外的编号。这样学生选课就知道他要选什么课,老师讲课也知道他要讲什么。可以有很多老师去上,比如说哲学导论,可以有很多老师去开。虽然课开得很多,但是形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非常清楚,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课程是什么样的要求,这就让学生更加自由。5还有的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专家认为,我们的通识教育要有一个

8、很好的质量的保证,必须有层级,必须有指导,你在大一的时候你最好选这门课,大二的时候选哪门课,大三的时候选哪门课;另外我们的课程设置,例如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专题,中国哲学原著,都是这么安排的,好像没有特点,我们的通识课应该包括经典选读课,如何更好地把特点直接在课程上展示出来,照顾到每个老师自己的研究,最好能让老师讲的是自己最擅长的,比如说你对哪一个(方向)非常的有研究,那么就开这门课,比如说我们提到的四书章句集注,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