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

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

ID:28167135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研究李胜利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摘要: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学思考,指出了协同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如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但红利不明显;课堂教育逐渐普及,但定位不清晰;科研成果产出丰富,但转化率较低;创业意愿较为强烈,但成功率较低。最后,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创新创业工作模式、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四方面构建了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以帮助更多的创业大学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词: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作者简介:李胜利(1983-),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讲师,硕士。(河南郑州

2、450016)一、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学思考创业过程是一个多方联动、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有效地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基于主体类别,可以划分为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协同学理论指出组织自身基于内在机制的牵引,可促使其实现有序发展。1.地方——功能定位。地方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具体來讲,政府是服务体系的规划者和推动者,耍根据创业市场的需耍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并积极营造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公平创业平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服务体系的直接供给者,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为创业大学生提供

3、综合服务。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有益补充,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新兴力量。2.高校一一功能定位。高校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服务,应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和创业教育目标耍求,拟订适合校情的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服务创业大学生的教育诉求。1.教师——功能定位。教师是施教机构与受教者之间的纽带,只体承担课堂及课后教育的教学任务,其经常组织并参与科学研宄,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资源。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启蒙导师,并依托其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2.学生一一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核心主体就是学生。大学生应在创业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综

4、合素质,主动储备各种技能以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同时,创业大学生之间也应彼此给予互助服务,并结合自身的创业亲身经历,去感染或帮助其他创业大学生少走弯路,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二、协同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1.地方一一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但红利不明显。近年来,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基木形成,但积极的创业政策带来的“红利”还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政府冇关部门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多头出台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以致政策体系出现重复现象;第二,促进大学生创业应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专业孵化服务机构的力量,政府应出台和应的配套

5、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市场”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第三,大学生群体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相比具有独特性,但现行政策多以社会创业人员为基础,没有凸显大学生创业的特点,针对性明显不足。2.高校一一课堂教育逐渐普及,但定位不清晰。虽然我W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已走过萌芽起步和探索实践阶段,进入发展创新阶段,呈现“自上而下”的显著特点。但由于认识不够统一,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定位还不够清晰。第一,我国因结构性矛盾出现了阶段性的人学生就业难,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被部分人员片面解读为引导大学生创业是促进就业的应急之策;第二,创业教育成效的表象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成

6、为小老板、企业家,部分人员认为这就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照搬其他学科、专业的套路,安排几节课、举办或参加几场创业大赛就万事大吉了。3.教师一一科研成果产出丰富,但转化率较低。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日益丰富。据教育部发布的《高校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统计显示,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中,有172项是由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参与完成单位完成的,占通用项0总数的77.8%。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0数为130项,占授奖总数的58.8%。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屮继续保持高比例

7、,说明高校教师的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但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市场意识淡薄,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相对有保障,加之受体制约束,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意识淡薄;第二,评价体系单一,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多集屮于评定职称,后续成果转化评价体系不健全;第三,转化机制不畅通,现行的科研成果缺乏转化平台和渠道,部分掌握科研成果又具有较强社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的教师,为没有成熟的成果转化渠道和平台而苦恼01.学生一一创业意愿较为强烈,但成功率较低。我国高等教育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