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古镇撤县的传说.doc

安居古镇撤县的传说.doc

ID:28210278

大小:1.64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安居古镇撤县的传说.doc_第1页
安居古镇撤县的传说.doc_第2页
安居古镇撤县的传说.doc_第3页
安居古镇撤县的传说.doc_第4页
安居古镇撤县的传说.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居古镇撤县的传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说在清朝雍正时期,安居县(今铜梁安居镇)连年发大水。雍正六年(1728年),更是江河横流,农田淹没,安居城内各条街道也成了一片汪洋。当时县令姓窦,人称窦老爷。窦老爷上任不久就大雨倾盆,安居四个城门中已被淹没了三个,会龙街、十字街可行船,到处房倒屋塌,人畜死亡。按照旧俗,各县地方发大水,必须由当地的朝廷命官祭祀,退水止洪。窦老爷见全城被淹,滚滚黄汤,忧心如焚,按县衙一老者所言,依例沐浴更衣,到龙王庙烧香祷告,并在庙前临水设置香案,放好大印,摆齐贡品,求告上天和龙王。如此祭水三日。但是洪水不降反涨,越祭越涨得高。第三天下午,眼看黑幕将临,江面突然掀起一个大

2、浪,把窦老爷和随从人员连人带香案全都卷入洪流。后来他被人拉上了停靠岸边的一只大船,大船也随即被巨浪卷走,一下抛到了浪尖,接着又甩下了浪底,这样一上一下足有一丈多高。窦老爷双手抓住船舷,几次滑落,险些掉入江中。大家眼睁睁看着水势越来越凶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只见船上一位道人出来,怯生生地献计说:"老爷,事不过三,今祭祀已达三日,洪水不退反涨。危急如此,当另想办法处之。"老爷问:"道长有何良法?"道人说:"贫道大清早卜了一卦,卦中显示,唯此一法,但恐老爷责罪,不知老爷肯听否?"老爷让他说下去:"但说无妨?"道人继续说:"上有两江洪流汇合,下有险滩壅堵,天上暴雨

3、不停,若无镇水之宝,洪水如何能息?"不等老爷答话,接着又说道:"州县之宝,莫过于皇封大印。为了拯救千万生灵,为今之计,只有将老爷你的金印掷之于江,告知于天,方能息水免灾。"这时船已向下游漂流很远了,窦老爷问:"此处何名?"道人答:"磨盘滩。"老爷暗地吃了一惊,又问:"往上?"随从答:"两江口。"老爷再问:"这样下去,到底哪里才能停住?"道人急了:"往下就是过嘉陵,汇大江,一路无可阻挡,只有直下王家沱的大漩涡才能停下来,不过??"老爷一听感觉更严重。于是高高地举起金印,大叫道:"上又不能上,下又不能下;豆(窦)子掉进磨盘(滩)里,天意该当完。罢、罢、罢,当官事

4、小,救民事大;只要止水,要啥给啥!"只见他奋力一挥,将官印抛入了漩涡之中。说来也奇怪,窦老爷抛下大印,那磨盘滩的大石头就变成了小石头,小石头变成了沙子。险滩中间突然下沉,洪水顿时畅流,江水陡然下降,船只也突然在原地转圈,真好像豆子进了磨子,只在原地打转,不再往下漂流了。不消半个时辰,洪水退去,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这以后,因窦老爷失掉了官印,历经几百年的安居县也就失去了建制,改县为乡,成为了铜梁县的辖地。失了印信的窦老爷也无处当官,回到原籍南海,过起了他的田园生活,一生平平安安,丰衣足食,百年之后无疾而终。窦老爷的功德也被百姓们代代相传至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